唐明:倫敦地鐵很陳舊,So?

A+A-

圖片來源:Chaz Bharj/Shutterstock

香港一個戲劇導演到英國參加女兒的婚禮,一邊抱怨倫敦的地鐵非常陳舊,指出這顯示了英國之落後衰敗,正所謂「東升西降」,如同前特首也說過,英國已淪為一個「二流尾三流頭」的國家。

如此觀點,非常有歷史的啟發意義,畢竟大約兩個世紀之前,許多清國人也認為,西洋文明優勝的只是器物,在思想層面,中華文明不知要高班多少,只要學會,或抄足西洋的器物,就能「師夷長技以制夷」。

看到當年的清國人,與今日的香港人,對於西方文明的認知,依然是以器具作為衡量標準,一脈相承,煞是有趣。

正如近年來中國自我宣傳國力,常常說,中國以 20、30 年的光景,就已經做到了西方工業國家需要 100、200 年才做到的事情,其強大與優越舉世無匹。這樣的觀點,乍一聽,似乎也頭頭是道,但是轉換角度一想:當中國的中產家庭普遍擁有私家車的時候,市場上已經有了 Tesla 電動車的選擇;反觀在倫敦與紐約,最早一代的 city car 還是福特的 Model A。誰先進,誰落後?邏輯忽然就混亂起來。

沒錯,倫敦的地鐵很陳舊,但是地鐵的作用就是大眾運輸,減少路面的交通堵塞,既然這個目標,在 19 世紀中期已經實現,後來的確沒有太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只要東西沒有壞,做好維修保養就可,最符合經濟效益。當今美國最好的偵察機,依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代的 U-2,並不值得另外花幾十億美元製造一個新款,很簡單,器具的先進與文明的先進沒有必然關係。

中國有最先進的電子支付技術、全世界最多的監控鏡頭、全世界最新淨和最快速的高鐵,但是全世界沒有第二個國家像中國這樣,將人關在家裡,只要為手機「賦紅碼」,所有人都動彈不得,地方銀行一聲不響就能令個人存款不翼而飛 —— 如果這叫先進,全世界都樂於把第一的位置讓給中國。

據說,崇拜器物的先進新穎,是一種自卑心理的流露,至少在講究體面與身份的歐洲,是絕對不入流的表現。1908 年奧地利皇帝約瑟夫一世登基 60 年舉行鑽石禧慶典,也有大臣拍馬屁說,60 年來奧地利鋪了數千英里的鐵路,幾乎遍佈全境,「成就斐然」。他立即遭到皇帝斥責,民眾也覺得國家級專家說這種話,太小家子氣了,到處鋪鐵路,無非是乘了工業技術革命之便,有甚麼好吹噓的?

同樣道理,北京的地鐵比倫敦新淨,又有甚麼好吹噓的?曼谷、雅加達、杜拜、多哈,哪裡不是呢?這些城市,包括中國在内發展的地鐵,摘取的不都是來自同一棵樹的果子,那棵樹就叫英國工業革命。

英國文化似乎沒有崇拜器物的癖好,女王登基 70 年的白金禧慶典,展示的依然是 200 多年不變的騎兵與炮兵陣容,白金漢宮門前也不會突然之間大變身,蓋一座類似特區政府「門常開」那樣的新奇建築。

但是,我們必須承認政府總部的建築的確「係威係勢」,一看就知道是上億的造價,門禁森嚴,普通人都不敢靠近;而白金漢宮則毫不起眼,不但外牆灰暗,而且還很矮,圍牆和鐵閘的水準,和香港一些豪宅也沒有很大分別。但是在白金漢宮的領土範圍内,不必擔心有一天「城頭變幻大王旗」,不需要趕著賣樓、辭工、訂船期、搶機票。

近 200 年前,清國人羨慕西洋船堅炮利,今日中國人的手機、電腦以及寬頻速度都遠超英國了,如今的英國和中國相比,英國又窮,技術又落後,地鐵又如此殘舊,可是中國的大學生為甚麼還要去英國留學?中國的中產和富商為甚麼要在英國置產呢?包括這位導演在内的許多社會「賢達」,其本人及家人還拿著英國護照不放呢?

其實洋務運動後期,清國少數有見識的高官也承認,西洋之優越,並不只在於器物,其政治制度、道德操守,尤其是社會主流價值觀,都遠在中華文明之上。如今,即使在香港,敢於公開承認此事實的達官貴人,卻一個也無。

CUP 出版 @ 香港書展 2022

不論是寫還是讀,文字能抒發人的心情,也能紀錄時代掠影,在今個夏天尋書香,就是我們能捕捉的小小歡悅。CUP 媒體準備了多本好書待讀者發掘,更有精美周邊產品,不容錯過!

  • 7 月 20 至 26 日(星期三至星期二)
  • 灣仔會展 1B-E31 攤位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