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展系列】卡夫卡寫出虛無與荒謬,卻畫出別樣的世界

A+A-
2021 年 5 月 31 日,以色列國家圖書館展出卡夫卡的畫作手稿。 圖片來源:MENAHEM KAHANA/AFP

猶太裔德語作家卡夫卡(Franz Kafka),以文字描寫現代世界的虛無與荒謬見稱,被公認為 20 世紀最偉大作家之一。原來他亦曾有過當畫家的抱負,多幅手稿近年重新面世,近月在英美結集成冊。究竟這些藝術作品,與其廣為人知的小說創作有何關係?

卡夫卡在 1924 年離世前,曾經囑託作家好友布羅德(Max Brod)將其手稿全數銷毀。奈何布羅德背叛了卡夫卡,反而陸續把小說作品編輯出版,使卡夫卡享有身後名。按照布羅德的遺願,這些珍貴手稿會捐給以色列國家圖書館,但他在 1968 年離世後,手稿竟然離奇失蹤。

1906 年卡夫卡求學時期繪畫的作品「請求者與尊貴的贊助人」(Bittsteller und vornehmer Gönner)。 圖片來源:הספרייה הלאומית, ארכיון מכס ברוד The National Library of Israel. Max Brod Archive

以色列國家圖書館發言人 Vered Lion-Yerushalmi 坦言,整件事本身都富有「卡夫卡式」(Kafkaesque)荒誕色彩,最終經過半世紀的搜索與官司訴訟,手稿終於在瑞銀集團(UBS)蘇黎世總部保險庫重見天日,並於 2019 年運抵以色列國家圖書館。當中包含卡夫卡練習希伯來文的筆記本、數百封私人信件、日記,還有手繪畫作。

今年 5 月,耶魯大學出版社(Yale University Press)把 240 幅卡夫卡畫作結集出版,當中過百幅從未曝光,創作時間橫跨其不同人生階段,其中以 1901 至 07 年大學時期最密集。身為畫冊編輯的蘇黎世理工(ETH Zurich)文學與文化研究教授 Andreas Kilcher,更請來著名理論家 Judith Butler,兩人分別在書中撰文,分析卡夫卡畫作與文字創作的多重曖昧關係。

受日本畫風啟迪的卡夫卡

有別於卡夫卡小說,其繪畫題材不少是諧趣好玩 —— 傻乎乎的踩高蹺小丑、像差利卓別靈(Charles Chaplin)般戴圓頂禮帽的男人、騎著馬揮舞馬鞭的騎師,這都與卡夫卡素來鬱鬱寡歡的形象大相逕庭。

卡夫卡畫作「酒鬼」(Trinker),創作年份不明。 圖片來源:הספרייה הלאומית, ארכיון מכס ברוד The National Library of Israel. Max Brod Archive

Kilcher 提醒,這不是卡夫卡隨手亂畫的作品,當中不但展露其本人的藝術造詣,更透露其早年的藝術抱負。在大學時期,卡夫卡與身邊同學都對藝術有濃厚興趣,卡夫卡不只是湊湊熱鬧,而是相當看重繪畫創作。與卡夫卡識於微時的布羅德憶述,起初認識的卡夫卡是一位插畫師。

對卡夫卡畫風最具影響的,可能是猶太裔奧地利畫家 Emil Orlik —— 他曾經遠赴日本學藝,1901 年以傳統日本畫風繪畫作品「柳樹下的日本女孩」(Japanisches Mädchen unter Weidenbaum)。東方藝術的極簡主義筆觸,與平板的畫面處理,震撼了求學時期的卡夫卡,讓他認識到簡單美學形式,亦可爆發出巨大創造力。

為何卡夫卡最後選擇寫作而非繪畫?其生前好友 Gustav Janouch 出版的著作「與卡夫卡對話」(Conversations with Kafka)便透露了原因,卡夫卡稱「非常希望能夠畫畫」,但經過多番嘗試,畫的始終只是純粹的個人寫生,「隨時間過去,我無法從中找到任何意義」。可見卡夫卡似乎斷定了,自己在視覺藝術的造詣,不足以實踐其真正的藝術意圖。

此後,卡夫卡一度對視覺藝術表現出抗拒。出版短篇故事「司爐」(Der Heizer)時,他就反對出版商加入紐約港口風景的木板版畫插圖,這篇作品的後續故事,在他死後結集為長篇小說「失蹤者」(Der Verschollene);他又懇求編輯千萬不要為「變形記」(Die Verwandlung)加上插圖,「那隻昆蟲不能畫出來,甚至不可以遠遠看到」。

卡夫卡的真正用意,相信只有其本人能夠解答。Kilcher 卻堅持認為,卡夫卡不是徹底放棄視覺藝術追求,「他只是想要尊重,繪畫與寫作是兩種獨立自主的藝術形式」。

新書推介

「從前,遇上 100% 的香港」

歷史的靈光一閃
如何迸發香港複雜而多重的可能性?

2020 年 CUP 出版首度在香港出版的繪本畫作「從前,有個香港」(This is Hong Kong),重現 1960 年代初捷克旅行畫家 Miroslav ?a?ek 眼中 100% 的絢爛香港。所謂的 100% 不是一個圓滿的盡頭,中間可能藏著各取所需、各執一詞的 100%,香港亦是這樣碰撞而生的。這書想捕捉的,就是歷史靈光一閃碰撞的瞬間,並把各人眼中的 100% 展開:

九龍市區的發展和規劃,原來受惠於葡萄牙人?
在越南史家眼中,香港曾經是越南趙朝一部分?
香港接受過美國經濟援助興建村落?

最後,香港在自己的歷史上留下怎樣的足印?我們眼中的香港是不是 100% 的香港?就讓這本書補上我們沒有遇上的香港。

編著:CUP 媒體
書名:從前,遇上 100% 的香港
插畫:麥東記
售價:港幣 148 元
ISBN:978-988-79700-6-4

CUP 出版 @ 香港書展 2022

不論是寫還是讀,文字能抒發人的心情,也能紀錄時代掠影,在今個夏天尋書香,就是我們能捕捉的小小歡悅。CUP 媒體準備了多本好書待讀者發掘,更有精美周邊產品,不容錯過!

  • 7 月 20 至 26 日(星期三至星期二)
  • 灣仔會展 1B-E31 攤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