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若遠:「蝙蝠女」—— 燒掉九千萬美元是甚麼樣的概念?

A+A-
電影「蝙蝠女」劇照。

繼基斯杜化.路蘭(Christopher Nolan)後,華納找來「猿人爭霸戰:猩凶巨戰」(War for the Planet of the Apes)的導演麥李維斯(Matt Reeves)來,重新啟動「蝙蝠俠」系列。影像確實一流,但也遭不少影迷詬病,指其節奏緩慢,當然死忠粉絲會認為這只是回歸到原身「蝙蝠俠」漫畫和電視劇的查案傳統而已。

同時間,蝙蝠俠的其他衍生劇也一併應運而生。在 2021 年,華納就找來「重案夢幻再重組」(Bad Boys for Life)的導演組合阿迪爾與畢拉爾(Adil & Bilall)執導,拉丁裔女歌手萊斯里.葛莉絲(Leslie Grace)主演,更找來添布頓(Tim Burton)年代的第一代蝙蝠俠米高基頓 (Michael Keaton)復出,飾演蝙蝠俠本尊,開拍根據 DC 漫畫改編而成的「蝙蝠女」(Batgirl)。原來計劃成本是 7,500 萬美元,在蘇格蘭拍攝,後來因疫情關係,一拖再拖,最後成本飇升至 9 千萬美元,影片拍攝完成,後期製作也做好了,卻在內部放映會上劣評如潮。

由於華納和 Discovery Channel 剛完成合併,組成為了華納兄弟探索公司,本打算把此類中價製作直接放在自家串流平台 HBO Max 中放映,但向來以精打細算見稱的新任總裁經過思前想後,最終決定連 HBO Max 也放棄,直接將影片永久雪藏。即是不上戲院,也不在自家串流平台上架,甚至其他串流平台,如 Netflix、AppleTV+ 等,願意出資購買放映權,華納也會拒絕。這意味著華納花掉的 9 千萬美元,是徹底掉進火裡去。作為蝙蝠俠系列的死忠粉絲,這不禁讓人想起路蘭的「蝙蝠俠 —— 黑夜之神」(The Dark Knight)中的小丑,在葛咸城所有壞蛋面前,一把火把屬於黑幫老大犯罪得來的美金通通燒掉。

正如不少輿論所言,近年荷里活大製片廠的直屬串流平台,如 Disney+、HBO Max、Peacock 等,都成了這些製片大佬的儲物櫃,但凡製作出來的作品,如果在初期試映或焦點團體(focus group)反應不佳,則被當成次級品,直接放到那些觀眾付了月費,就能看到飽的串流平台上獨家放映。因為要在全球上映,除了已付的製作成本外,還得額外多加一大筆宣傳和發行費用,這就有賭博成分,要是估計賺不回宣傳費,那為甚麼不直接就放到串流平台上?反正又能讓平台有更多最新作品,同時亦滿足到平台的月費客戶。正如新一集的「鐵血戰士:狩獵追擊」(Prey)就直接被放到 Disney+ 上一樣。

但「蝙蝠女」連這一步都放棄,就不禁讓人好奇,到底要差到甚麼程度,才會作出如此的壯士斷臂?華納有也公開表示,因製作質素欠佳,為了維持 DC 宇宙的質素,避免一直在 Marvel 宇宙中出現捱打狀態,所以只得放棄。

當然,這是一個說法,但說穿了,就是為了讓後面賺更多的錢,而得先放棄這筆錢。因為若貿然以收回成本作概念,硬將未到位的「蝙蝠女」在串流平台上架,這只會讓串流平台和華納,以及蝙蝠俠這個品牌再度受損。

此外,網絡上還有另一說法,懷疑這個以拉丁裔演員為主角的電影,有些議題可能會引起種族或其他左派的意見,為免帶來更多爭議,才會選擇棄片。

導演和女主角也有公開發聲明,大方得體地表示沉痛和惋惜,也聽說華納在 9 月會再作一個最後的內部放映會,大概是為了讓主創團隊和其他參與者有機會作最後的「瞻仰遺容」吧!

當然,這個最後的放映機會,會讓不少影迷趨之若騖,畢竟被譽為荷里活最偉大電影的「大國民」(Citizen Kane),也曾一度被導演奧遜威爾斯(Orson Welles)的故事所影射的富商買下,永久鎖片不作放映。所以但凡這種事情,要不就是最差,不然就很可能是驚世傑作。因此華納才建議不如先埋到地下,放進時間囊,像美國那些政府機密文件一樣,預計 50 年後才解封,反正蝙蝠俠這個品牌也經歷了逾 80 年而不衰,相信 50 年後,自會有人為這個電影作評價,也算是一個噱頭,甚至可以像陳星演唱會一樣,賣預售門票,讓蝙蝠俠的死忠粉絲買來送給其後人,但不知是益還是靠害了。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思考是危險的開始,創作乃囹圄之門票。只因吞過紅藥丸,從此走上殺頭不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