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時,世界各國的抗疫政策依然南轅北轍,分為「動態清零」和「與病毒共存」兩大陣營。這種政策差異,可能會造成經濟洗牌,有輿論就認為新加坡會藉此搶佔亞太金融中心的地位。另一個東盟強國越南,早在今年 3 月就宣佈全面開關,一步一步向世界工廠的地位邁進。學術平台「東亞論壇」的評論,就分析越南如何磨拳擦掌爭奪外資。
今年 8 月,越南公佈經濟數據,該國的外商直接投資總額又再度錄得增長,由 7 月份的 115 億美元升至 8 月的 128 億美元,顯示當地經濟已逐步從疫情中復甦。「東亞論壇」評論認為,這有賴於當地政府極力為特別經濟區的外商,提供安全和受歡迎的投資環境。早在兩年前越南政府就預見到這場外資轉移潮,成立專責引入外資的特別工作小組來「築巢引鳳」。在越南,外商可以聘用到「廉價而辛勤的勞工」;在河內和胡志明市,外地管理人員的生活質素也不斷改善。
除了越南的優惠政策,國際環境轉變亦驅使更多外資走進當地。中國的「動態清零」政策令全球供應鏈陷入危機,加上中國與俄羅斯耐人尋味的關係,使地緣政治更加不明朗。而隨著中國對台政策轉趨強硬,台灣電子生產業巨頭富士康也加大對越南的投資,在 8 月宣佈加碼於越南北部投放 3 億美元,同月又決定首次在當地生產蘋果手錶和 MacBook。南韓則是越南現時最大的投資國,其中全球知名的三星企業被視為該國最重要商界夥伴。
雖然作為共產國家的越南,要到 1986 年才開始「革新開放」,比起其他東盟國家較晚與世界經濟接軌。可是,越南近年銳意把自己塑造成積極的世界公民,到目前為止已經簽署大量自由貿易協定(Free Trade Agreement),數目追上一直奉行資本主義的菲律賓,並貼近另一個東盟大國馬來西亞。政府基本上加入了所有合資格參與的多邊跨國組織和協議,並緊貼世界潮流,積極投入電子經濟、零碳排放等議題。
越南進一步開放和吸納外資,除了改善經濟,也有多重的戰略考量,其一是希望減少對中國進口和對美國出口的依賴。2020 年當地對美國的貿易順差高達 697 億美元,該國希望尋找其他海外市場,減少緊張的地緣政治局勢帶來之衝擊。除此之外,貿易活動促進其和他國的交流,也方便磋商其他國際法框架未必足以處理的議題,例如河岸資源管理,特別是湄公河,另外還有深海資源的開發權和領土資源問題。
不過,在成為新世界工廠之前,越南仍然要面對很多問題。例如在大城市以外,越南的基建依舊落後,空氣污染問題也十分嚴重,每年引致數以千計的死亡個案。另外,越南的職業訓練學院尚未普及,家長還是希望催谷子女上大學,影響勞工供應;當地也缺少高質素的中、小企加入生產鏈,窒礙創新。另一方面,越南要面對鄰近國家的挑戰,菲律賓、印尼和孟加拉都能夠提供大量勞動人口,有條件吸引外資。
評論讚揚越南在過去十多年來的經濟表現。政府致力推動教育,特別是 STEM 課程,又鼓勵海外大學開辦課程,提升勞動人口的質素。政府也嘗試運用外資,推動社會發展和平台,但面對氣候變化問題,越南的經濟模式是否符合可持續性,仍是一大疑問。評論寄語,越南將來或要一套嶄新的公共管理模式,吸引人才投入公營服務,以令越南走出未來複雜多變的政經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