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斷水:東南亞國家發起「湄公河行動」?

A+A-
攝於 2019 年 10 月 28 日泰國廊開府(Nong Khai province)的湄公河流域。 圖片來源:SUCHIWA PANYA/AFP via Getty Images

「香港人飲東江水時,記得感謝祖國雪中送炭」的說法一直流傳;泰國人就恐怕永遠感受不到中國這種恩澤。美國氣候學家們的最新研究顯示,自去年起,中國一直限制湄公河上游水壩的河流流量,導致泰國等下游國家遭受嚴重乾旱

本年 2 月 20 日,第五次瀾滄江-湄公河合作(LMC)外長會上,各國都關注最近湄公河地區的農民與漁民,正面臨前所未見的嚴重乾旱。對此,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表示,中國雖位處上游,但同樣遭受乾旱及降水嚴重短缺困擾,不過他們克服種種困難之餘,更增加了瀾滄江的排水量,緩減其他國家的乾旱之苦。

湄公河上游,在中國稱為瀾滄江,故瀾滄江、湄公河實為同一條河流。然而,專家的研究卻與王毅「放水」之說大相逕庭:源於西藏高原的湄公河,不單未受乾旱威脅,下游的困境更似乎是中國工程人員限制河流流量所致。

報告合著者、氣象學家兼水資源監察組織總裁 Alan Basist 與同事 Claude Williams 設立了一套測量系統,計算河流在融雪、降雨、土壤濕度等因素下的流量。結果發現,多年來湄公河上游的水流,大致與泰國下游測得的水位相符,只有中國大壩注滿河水或排洪時方有不同。

如此一來,即上下游水流息息相關。按理來說,旱季時,湄公河上的緬甸、泰國、老撾、柬埔寨及越南均受影響;反之,當上游水資源過盛,下游國家則有河水泛濫的可能。但去年上游水量高於平均,下游國家反而蒙受乾旱;泰國北部清盛縣(Chiang Saen)便有測量站錄得水位新低,部分地區甚至完全枯竭,本應正值捕魚季節的地方,竟見河床龜裂。

攝於本年 1 月 10 日,廊開府的泰國漁民。 圖片來源:路透社

Basist 接受「紐約時報」訪問時直指:「衛星數據不會說謊,西藏高原有大量的水,柬埔寨、泰國等國家卻正面臨極端威脅。」意即上游水流充沛,並非中方所說的乾旱。Basist 認為中國阻截了大量的河水,於團隊長達 28 年的研究中,估計中國的水壩已阻擋高達 120 多米的河面高度。

湄公河是地球上最肥沃的河流之一,為流域地區數以千萬計從事漁農業的人,供應源源不絕的養分。不過,報道指出,主要位於中國的一系列水壩,已搶佔了河流帶來的財富。在旱季,湄公河上游會為下游提供 7 成水流,但現時流量不足,令漁獲量急劇下降。持續乾旱及突如其來的洪水,更令農民無所適從。

報道又稱,北京對湄公河上游的控制,已引起東南亞國家的憤怒。「湄公河最後的日子」(Last Days of The Mighty Mekong)作者、美國智庫史汀生中心(The Stimson Center)東南亞項目主任 Brian Eyler 認為:「問題在於中國的權貴將水視作私產,而非一種共享的商品。」中國是否只顧搶奪自然資源,對當地依賴河流資源生活的人毫不關心?泰國瑪哈沙拉堪大學(Mahasarakham University)的湄公河專家 Chainarong Setthachua 認同:「中國的商業發展,排除了依靠湄公河資源維持生計的普通人。」

至於河流流量會否如王毅所言,中國在同樣艱難的環境下增加流量?Basist 指中國能以大壩調節流量,且似乎正在操作當中。Chainarong 進一步表示:「中國『放水』有政治目的,這表面上幫助了下游國家,實際上卻造成損失。這還不止,中國更會要求你感恩。」Chainarong 指的損失,是因為中國經常突然「放水」,往往悉數淹沒下游靠近河岸的農作物。

中國在國內西南地區已興建 11 個主要水壩,多座水壩的水力發電量早已遠超地區需求,同時又協助其他國家築壩。早於 2018 年,由泰國、老撾、越南及柬埔寨組成的湄公河委員會(The Mekong River Commission)發表的報告便指,假如湄公河及其支流繼續進行築壩計劃,至 2040 年,原本流向越南湄公河三角洲的沉積物,將有 97% 的災難性流失。

既然早已過猶不及,為何中國仍要繼續在河上修築水壩?Basist 認為:「高原上的冰川就像河的銀行存款。但隨著氣候變化,冰川正迅速融化。中國人深知這一點,故在湄公河上游建造夾萬,用來鎖住不斷流走的存款,以作將來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