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商高就一定能夠成功?

A+A-
美國喜劇 Young Sheldon 主角 Sheldon Cooper 是一名智商高達 187 的天才少年;圖為劇照。

過往有學者專注研究智商至少達 140 的神童,發現當中不少人長大後能在職業生涯中獲得重大成就,令人一度相信個人發展全取決於智商。但其後的研究,以及智商正常卻也十分成功的人,逐步證明智商只是成功的入場劵,但不是決定因素

智商分數是怎樣來的?

在 20 世紀初,史丹福教育學研究院心理學家 Lewis Terman 帶領天才基因研究。Terman 翻譯並改編一種法國 19 世紀後期開發、用作衡量兒童學業能力的方法。測量問題集中於被認為代表個人學習及抽象思維的能力上,包括詞彙、數學及邏輯推理等。

Terman 隨後建立每個年級組的平均分數表,方便將任何孩子的成績與該表進行比較,以確定他們的心理年齡(Mental age)。然後用心理年齡除以實際年齡再乘以 100 來計算智商分數。Terman 發現,高於平均水平的人和低於平均水平的人一樣多,而處於兩個極端的智商則甚少見到。他在一篇相關文章指出,「關於個人,沒有甚麼比智商更重要」,並預測孩子的分數將預示其以後生活中的巨大成就。

從 20 年代初開始,Terman 便在加州的學校搜尋智商至少為 140 的學生,他認為這是天才的門檻。最後,超過 1,000 名兒童得到或超過該分數,被稱為「特曼神童」(Termites)。Terman 與同事在接下來的 70 年便研究這一群體。

特曼神童也許不是這麼「神」

特曼神童當中,確實有不少人擁有成功的職業生涯,到 50 年代末 Terman 去世時,已有 30 多人登上記載具影響力人物的名冊「美國名人錄」(Who’s Who in America),以及近 80 人在概述美國最傑出科學家的參考書「美國科學名人錄」(American Men of Science)中得到認可。

然而,這些統計數據並不能有力支持「智商高者注定偉大」的觀點,當中仍涉及更多影響智商的複雜因素,例如特曼神童家庭的社會經濟環境。父母受過良好教育及擁有更多家庭資源的孩子,在智商測試中往往得分更高,而特權亦有助他們在往後生活中更容易取得成功。考慮到這一點,特曼神童的表現其實並不比任何具類似背景的孩子更出色。

當心理學家 David Henry Fieldman 進一步用特定標準,例如律師成為法官,或建築師獲得著名獎項等,去衡量神童職業成功的程度時,發現智商超過 180 的人,也只比智商低 30 到 40 分的人稍微成功一些。他總結:「高智商似乎不代表一般意義上的『天才』。」另外,Terman 最初的研究將 William Shockley 及 Luis Walter Alvarez 拒諸門外,他們後來卻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其他智商達標而入選的孩子都未獲得這樣的榮譽。

新的衡量方向:創造力

事實上,傳統智力測試亦未及全面,通常只涉及測試文字及非文字推理的問題,而且通常只有一個正確答案,沒有顧及對成功同樣重要的創造力,例如擴散性思考(Divergent thinking),即產生新想法的能力。

為衡量整體的創造性成就,心理學家開發出詳細的調查問卷,詢問數千名受試者參與各種創造性活動的頻率,例如文學作品寫作、音樂創作、建築設計或提出科學理論。隨後受試者亦要列出從事活動後有否獲得認可,例如作品是否曾獲獎,以及有否引來媒體報道。結果顯示智商與參與者在有關指標上的得分,關係並不明顯。

智力或是取得偉大成就的條件,但不是全部。高於平均水平的智力仍需與其他特質相結合,像是好奇心、毅力、知識上保持謙遜、運氣及他人的認可等,才能得出真正原創及值得關注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