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馬拉雅山上,正在沉淪之小鎮

A+A-
焦希默特村莊。 圖片來源:In Pictures Ltd./Corbis via Getty Images

住在喜馬拉雅山脈的生活,「不輕鬆」或已是輕描淡寫。高山往往是居民所倚,印度北部北阿坎德邦(Uttarakhand)喜馬拉雅山區的小鎮焦希默特(Joshimath),坐擁山脈壯麗景色,是一處熱門旅遊地點;不過高山也為居民所畏,位於半山坡海拔 1,890 米的焦希默特居民就發現,鎮上建築沉降日益嚴重

52 歲的裁縫 Prakash Bhotiyal 在鎮上新建了一所兩層 11 房住宅,不過現時一家 11 口只能住在其中兩間房。事緣 1 月 2 日清晨,入睡的 Bhotiyal 被一聲巨響驚醒,開燈檢查發現家裡有 9 間房的磚牆出現裂痕。剩下的兩間房暫時情況尚好,牆壁只有細微裂縫,但家有危牆的 Bhotiyal 坦言,全家都在捱夜,「小小聲響已令人驚恐。我們上床睡覺也要準備好,一有緊急情況就要衝出去」。

焦希默特一名居民坐在牆壁破裂的住宅旁邊。 圖片來源:AFP

焦希默特人口約兩萬,擔驚受怕的不止 Bhotiyal 一家。官員指坐落在兩個山谷交匯處的焦希默特,土地正慢慢下沉,約 350 米闊的地區約 4,500 座建築物中,已有 670 多座出現裂縫,包括一座寺廟及索道,有兩家相鄰的酒店更因下沉導致傾斜合攏。此外行人路及街道都有裂縫、農場一直有水湧出。該邦首席部長 Pushkar Singh Dhami 早前指,約 80 個家庭已從居所轉至鎮上的學校、酒店和其他家庭寄宿。

焦希默特的地質環境本身已不穩定,實際上,其現址便是建立在一個多世紀前地震引發山泥傾瀉後的殘骸上,印度政府 1976 年的報告已將之納入舊山崩區。地殼運動或其他可能導致海拔變化的地震,都能令土地下沉。而地下水流動時侵蝕地表下的岩石,則可能出現地表坍塌、形成天坑。焦希默特所在的北阿坎德邦擁有山谷、峽谷、丘陵、河流,或者吸引遊客,但在地質學家眼中卻是「脆弱的景觀」。

自然因素以外,印度媒體指,2009 年邦內的 Tapovan Vishnugad 水電站項目建造隧道時,鑿穿了地底的含水層(aquifer),導致大量地下水流失,邦內現任災害管理局執行總監 Piyoosh Rautela 早在 2010 年已合著文章,提醒水電站項目的隧道「貫穿焦希默特地下的地質脆弱區域」,含水層破裂事件造成「大規模地層水分流失,有可能引發地區地面沉降」。而前述 1976 年的報告,亦已警告焦希默特正在下沉。報告建議在當地禁止重型建築工程,「最好不要以挖掘或爆破山坡方式移除巨石⋯⋯ 要像培育孩子一樣栽培樹木」。報告更指出小鎮,「缺乏足夠的排水設施導致山泥傾瀉。焦希默特不適合發展為鄉鎮」。

以當地今日的人口規模、酒店旅舍、餐廳增長的現象看,40 多年前的警告明顯未受重視。而除了大自然,人類活動亦是造成焦希默特下沉的主因。多年來,抽取大量地下水耕作,令地下沙石變得脆弱;而地面泥土浸潤,亦有份促成小鎮緩緩下沉,冰川及地質學家 DP Dobhal 博士同意「情況堪憂」。

2021 年 10 月開始,鎮上 Gandhinagar 和 Sunil 區居民已發現家中出現裂縫,2022 年中問題蔓延至 Ravigram 區。整個下沉過程可以很緩慢,仍住原址的居民每日都在觀望。多年來泥土下沉多少無人知曉,也沒有研究推算,隨時間推移焦希默特還會如何下沉。當地社運人士 Atul Sati 就引述一名高級官員指,如果下沉持續,將有多達 4 成居民需要疏散。「如果成真,將難以拯救這座市鎮其他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