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執、生活艱難,是喜馬拉雅山牧民遇上暖化的結果

A+A-
圖片來源:India Picture/UIG via Getty Images

天文台預測,今年香港冬季氣溫正常至偏高。在香港,如果冬天不太冷,只要少著兩件便是了。但對生活在喜馬拉雅山的牧民來說,氣候變化可以直接威脅他們的生活方式。氣溫上升,牧民需向山區推進,尋找放牧場所。

半遊牧的加迪人(Gaddi),住在印度北部的喜馬偕爾邦(Himachal Pradesh)道拉吉里(Dhaulagiri)山脈上,一個附近長滿松樹、名為 Kandral 的小村落中。傳統上,牧民們會根據時節,從低地遷移到高地,藉此利用山上不同海拔的季節性牧場。現年 58 歲的 Ranjit Singh,通常會在 4 月起展開遊牧,前往海拔 5,000 米的山峰,9 月下降至中部海拔 2,500 米,12 月回到山麓間的森林,等待新一年春季再重新出發。

但這一切取決於年降水量是否一如既往。根據印度氣象部門(IMD)的數據,2014 以及 16 至 17 年 11 月的冬季,當地幾乎沒有任何降水。喜馬偕爾邦農業大學(HPKV)農業與草原管理系首席科學家 Ranbir Singh Rana 表示,這種轉變由氣候變化導致,並造成深遠影響。「中部的降雪減少,為已在此放牧數百年的牧民帶來壓力。」

一名加迪牧民與他的小羊。 圖片來源: David Bathgate/Corbis via Getty Images

往日,在冬天降臨並回到山麓前,牧民與牲畜可以在前一站停留更長的時間。Ranjit Singh 指:「牲畜們在此吃草的時候,我們會剪羊毛並賣掉。」為了確保動物有足夠的食物,牧民 Akshay Jasrotia 決定走到更高的山上放牧。為此,當地遊牧民協會制定了時間表,決定每個人可以在某地點停駐多久。Jasrotia 解釋:「如果停留時間過長,可能會過度放牧,進一步危害環境。」

由於要尋找新草場,牧民要帶著羊隻走在陌生的路上,或許是草料質量差的緣故,羊隻死亡的數目因而增加。一旦牲口數目減少,連帶羊毛、羊肉及羊奶的產出均下降,經濟上,這種生活模式能否糊口成為問題。

傳統牧民生活模式變得脆弱,卻對定點耕作的農民有利。氣溫上升為農作物帶來更長的潛在生長期。在北部一些地方,用於耕作的農地面積於過去 10 年來增加 1 倍,但在牧民眼中,卻不是一件好事。邦內的環保組織 Himdhara 成員 Prakash Bhandari 稱:「我們收到邦內不同地區的報告,指有種植作物及與豢養動物的村民發生暴力衝突。」此外,氣溫上升導致入侵植物更猖獗。馬纓丹(Lantana camara)、銀膠菊(Parthenium)及紫莖澤蘭(Ageratina adenophora)這些非原生植物,每年都會趁氣候溫暖向山上蔓延。

過著傳統生活的 Ranjit Singh 並不清楚甚麼是人為氣候變化, 只知道眼前的生活變得艱難,擔心未來。「我們勉力地繼續這個古老的職業,現時村子只餘下 7 個家庭,都是牧民。」他指,之前曾有 25 個家庭,但不少牧民選擇離開山脈,到城市生活,或成為農場的雇農,其他村莊也面對延續的問題。Ranjit Singh 亦一直考慮是否繼續以牧民身份生活。但他坦言,這就是自己所知的一切、屬於自己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