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俊傑:「隱閉中年」—— 跟黃子華相反的 Tom Hanks

A+A-
電影「隱閉中年」劇照。

2017 年的奧斯卡,大家可能最記得頒錯獎,最佳電影搶先宣佈是「星聲夢裡人」(La La Land),之後才知搞錯,頒回給「月亮喜歡藍」(Moonlight)。我有點奇怪,念念不忘,是最佳外語片。

因為,當屆候選之一「爸不得你快樂」(Toni Erdmann),我極不喜歡;遇上的「想死無咁易」(A Man Called Ove),我極喜歡。結果,兩套歐洲代表,也不敵伊朗的「伊朗式遷居」(The Salesman)。跟政治因素有沒有關係?足夠引起無限聯想。

事隔 5、6 年,荷里活翻拍版「隱閉中年」(A Man Called Otto)上映。劇情改動不算太大,導演 Marc Forster 即是拍過「新鐵金剛之量子殺機」(Quantum of Solace)與「地球反擊戰」(World War Z)那一位,實事求是型,總不會似 David Fincher 這種藝術家型,翻拍「龍紋身的女孩」(The Girl with the Dragon Tattoo),依然堅持拍故事背景,留在瑞典。「隱閉中年」把時空搬去賓夕凡尼亞州,戲分相當重的新移民鄰居,順理成章變成來自墨西哥,餘下的同性戀小子變成跨性別人士等改動,對主旨的影響也不算太大。

最大的變化,當然在男主角的身份上。Tom Hanks 自己監製,老婆 Rita Wilson 也是監製,再找親生仔 Truman Hanks 扮演自己的後生版,可以看出對計劃有幾重視。但這樣才出事,不是一定要硬生生拿來跟瑞典版比較,但瑞典版有種黑色幽默,主人翁表面上是個麻煩友,專門搞搞震,但跟切洋蔥一樣,一層一層直達核心,才明白種種固執、種種麻煩,其實是一種對追求美好的堅持,你覺得他麻煩,可能只因為世界太腐敗。透過帶有喜劇效果的情節,訴說一種相當嚴肅與認真的人生觀。Tom Hanks 看得上眼,相信也基於這一點。本來 Tom Hanks 累積下來的喜感,很符合角色需要,但我懷疑他就是盡力避免電影被誤會是一套喜劇,電影的調子,他的演繹手法,居然比想像中沉重得多。看瑞典版,男主角因為太太病逝,生無可戀,打算自殺,但死來死去也死不到,有點可憐又可笑,慢慢再揭開背後的深情故事,那份落差,才令觀眾動容。放在美版,對主角行徑的又愛又恨,感受被大幅度減弱,說得比較具體一點,只是有點似看見那種出現在「東張西望」的怪伯伯,你可能同情他,可能想嘲笑他,但最後,其實你根本沒有太過理會他。

是 Tom Hanks 的錯嗎?可能錯在太多產量,而我們又看得太多。1994 年「阿甘正傳」(Forrest Gump),贏影帝;2000 年,「劫後重生」(Cast Away),一個人演了 9 成 9 的片長,大家當他神一樣膜拜。同一個 Tom Hanks,今年卻憑「貓王」(Elvis)與「木偶奇遇記」(Pinocchio)兩項演出獲得金草莓的提名。觀眾是一種很易沉悶的生物。於是,物極必反,Tom Hanks 長期維持 1 年 1、2 套出品的高產量,被厭倦是合理。還好,世界上除了物極必反,也有否極泰來,以前被冷落的,又說不定總有一日能夠扭轉乾坤,才令人有繼續努力下去的推動力。最佳示範,跟 Tom Hanks 的演員生涯剛剛相反的,當然是我們最熟悉的黃子華了。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方俊傑,利物浦球迷,前「壹週刊」生活組編輯。主打電影介紹、人物專訪、體育專欄、電視表。著有小說「失戀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