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yan Fung:為何白宮要加重「企業回購稅」?

A+A-
圖片來源:路透社

美國總統拜登在國情咨文中提出加重「回購稅」,擬向對企業股票回購大幅上調,由徵收 1% 一口氣增至 4% 稅,隨即惹起商界爭議。因為在投資市場不景氣之下,資金難覓出路,很多企業就選擇調動資金做「回購」,實現「避稅」和「托價」效果。現在政府增加回購門檻,也是值得關注。

所謂「回購」,其實可以視為公司炒自己的股票。因為股票的流通量會減少,回購股份也會被註銷,令總發行股數減少,提高每股權益和盈利,這樣股票價格自然會上升,理論上所有股東都會受益。不過,儘管回購是向股東還返利潤的有效方式,美國一些政客就批評,回購代表短視,沒有為公司帶來真正的價值。

一般而言,企業會把資金運用在自身業務、股息、回購。換句話說,要是把資金用於回購,即是公司沒有把資金用於對企業發展、回饋股東之上,被視為公司在減少稅收的同時,也使自己和投資者受益的另一種方式。如滙控自去年中也宣佈回購最多 10 億美元,隨後股價也拾級而上,安撫投資者軍心;近日也有 Facebook 母公司 META 在業績公告,宣佈擬進行 400 億美元回購計劃,股價也因而企硬。

另一個企業回購的原因是,一些公司會質押股票做融資,但要確保股價停留於一定水平以上,不然就會被借款方 call loan。「回購」也是一樣很有效的方式去做風險管理,保障財政安全,當中亞洲公司如阿里巴巴、恒大集團,亦曾利用回購去進行類似的護盤動作。

在 ESG 世界,籠統來說,回購本身是一種利好 ESG 的手段,只是現在卻被嫌做得不夠,也有人提出「ESG 回購」概念。假設企業說用 100 億回購股票,最後跟相關方商議好後,如跟銀行商討節省手續費,最終只是 99.5 億元,就會把節省所得的資金拿出來做一些利好 ESG、可持續發展的操作。惟這算是一些比較新穎,未算廣泛的財務操作。

不過,今次白宮出手加重「回購」成本,相信是因為要打擊企業「避稅」,以免影響政府收入;另一方面,近月非農就業職位、失業率表現不錯,聯儲局仍有加息空間,為避免企業一窩峰做回購減債,就希望推出財政措施,迫使企業把資金用於能夠實質刺激本土就業、加大投資經營業務,甚或有鼓勵企業更多派息之意味。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佬。從事過公共政策、科網、金融、媒體相關工作,近年轉型專注於 ESG 領域,成為全球首批特許 ESG 分析員,不時也文也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