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不掉的外賣】企業押注在你我的惰性

A+A-
圖片來源:Education Images/Universal Images Group via Getty Images

在美國使用外賣平台,車手的燃油費、繁忙地區的送貨費,再加上小費,種種雜費可能已比食物本身更貴。但即使比自行購買食物要多花一大筆錢,消費者在疫情期間習慣了如此方便,現在已難放棄外賣送貨。「彭博社」消費品及零售業專欄作家 Leticia Miranda 指出,大企業正是看準這一點,要消費者開始為送貨的便利付費,免費或接近免費送貨的好日子正逐漸消失。

Uber 行政總裁 Dara Khosrowshahi 就向投資者保證,通脹上升不會影響消費者的支出。Khosrowshahi 對旗下外賣平台 Uber Eats 保持信心:「他們把錢花在體驗上,而食物是其中的一部分。」

外賣公司在初創階段不計成本,專注於吸納客戶,所以送貨服務收費很便宜。這項策略令消費者很快沉迷於餐點快速送到家門口的便利,而且亦慣於在網上平台購買廉價商品,然後免費退貨。然而,一眾電商巨頭及外賣平台正開始為這種「方便」定價,企業相信網上購物及訂餐,然後送貨到府已成為消費者無法改掉的習慣。

更甚是外賣公司在美國市場沒有太多競爭者。由於合併計劃,尤其是在大流行期間進行收購,當地外賣市場上基本只剩下 3 大持份者。交易數據分析供應商 Bloomberg Second Measure 的數據顯示,4 月外賣企業 DoorDash 及旗下公司 Caviar 佔相關市場總銷售額 65%;Uber Eats 加上其於 2020 年收購的外賣公司 Postmates 亦佔總銷售額 25%。至於被荷蘭公司 Just Eat Takeaway 收購的 Grubhub 則佔 9%,而 Grubhub 多年來已併購外賣公司 Seamless、Eat24 及 Tapingo。

選擇不多,外賣平台自然對消費者及餐廳有更大定價權。全球管理顧問公司麥肯錫在 2021 年一份報告中估計,一旦外賣企業全數徵收送貨、小費和平台服務等費用,食客最終需要比餐牌價格多支付 40%,而餐廳則要付出食物價格的 15% 至 30% 作為佣金,令部分餐廳只能提高外賣定價,或是全面加價以彌補相關成本。

即使要為便利付上更多費用,外賣市場將繼續存在。全球策略市場研究報告公司 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 的數據顯示,自 2017 年以來,有限服務餐廳(limited-service restaurants)的外賣上門銷售額增長達一倍多,佔餐廳總銷售額的 18%,總計高達 618 億美元。全球外賣銷售額亦倍增至餐廳銷售額的 25%,涉及 2,220 億美元。

目前,美國外賣三巨頭已控制 99% 的市場份額,消費者別無選擇,接下來或者只能支付高額費用換取便利,或付費選用會員計劃節省開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