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是港媽:幼童爸媽的猶豫 —— 何時上學?

A+A-

文:LongKongMama

兒子快 2 歲,我也當了全職媽媽 1 年多。最近,不少朋友都問我們何時讓兒子上學。有些朋友擔心我的早產兒子還未能跟上進度,有專業的幼稚園老師幫忙評估和跟進發展會較放心,亦有些朋友認為兒子上學後,就會有更多空間做自己的事,而且可以「抖一抖氣」。24 小時照顧幼童的確需要很多勞力、耐性和心機。雖然曾經是老師,但自問不是一個有耐性的人,我也很容易因兒子的無心之失而生氣。儘管有這麼多送兒子上學的理由,我們還是選擇讓他多留在家中 1 年。

當全職媽媽就更明白,沒有人比我們更了解自己的子女。與他們朝夕相對,就像是肚裡的一條蟲。求學階段漫長,起步不急於一時,自小培養他們的性格和品行更為重要。再者,子女成長的每一個階段就只得一次,能夠見證他們成長的里程碑,是非常寶貴的經歷。因此,我們都珍惜這個機會,並願意多花時間跟他們建立更多共同回憶,從而增進彼此的關係。

若我們還在香港,就不會猶豫何時上學。因為兒子不盡早上學前班,就較難追上大趨勢,能進入心儀的小學機會也相對低。Playgroup 是大部分香港在職爸媽的選擇。薪金一般都能支付 playgroup 的堂費。況且,playgroup 的種類多元化,有感官、運動、藝術和語言等,安排子女參加不同種類的 playgroup,能增強他們的認知和社交能力。跟香港一樣,英國政府沒有規定幼童上幼稚園,但所有學童必須在 5 歲時就讀小學。當然,絕大部分英國父母都會在子女 5 歲前,把他們送到託兒所或幼稚園,自己繼續全職或半職工作。英國政府現時給所有 3 歲以上兒童,每星期 15 小時免費託兒服務,加上公立小學的幼兒部都是 3 歲收生。單看這兩點,對我們來說,3 歲似乎是入學好時機。

兒子在圖書館的唱歌班上被同學「追逐」。

3 歲以前,除自費 playgroup 外,還是有不少可以帶子女一起參加的免費或低消費活動,以建立他們的人際關係和初嚐學習的滋味。每個地區的議會(Council)定期也為嬰幼兒舉辦活動。我們家步行 5 分鐘就有一間圖書館,每逢星期一有講故事環節,星期五則是童謠唱歌班,每節半小時,不用預先登記,非常方便。兒子每次到圖書館也坐不定,我總是非常狼狽地捉住他,雖然如此,他還是很享受一起唱遊的時間。若家長想帶 0 至 4 歲的嬰幼兒外出放電,可考慮參加「Parent and Toddler Gymnastics」,不需 10 鎊就可以在場內任玩 1 小時。另外,還有「Stay and Play drop-ins and sessions」,可讓家長帶嬰幼兒在小 playgroup 內跟其他小朋友互動,費用全免,也無須預約。

我一直也認為環境影響我們的決定。第一,周邊人的說話。第二,當很多人都做差不多的事情時,我們總會覺得這樣做也是理所當然的。此刻,身處於一個比較少人的環境,不再受到他人的干預,我們可以靜下來,想清楚為人父母,我們真正想要的是甚麼,而非別人想我們做些甚麼。兒子學習的方向,要看他的偏好和性格,不應由主流思想決定每個獨立的個體。

LonKongMaMa
筆者曾在專上院校任職英語講師,移居英國後,當了全職媽媽。喜愛寫作、分享生活的點滴和畫和諧粉彩。能在處理家務的同時,擠出作文和畫畫的時間,完成一篇滿意的作品就是一天最滿足的事。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筆者都不再是在香港的媽媽,也不願成為怪獸家長,所以以「筆是港媽」為專欄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