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車無屋,也是無家可歸之人?

A+A-
家庭因無法負擔租金而失去住所,進而將生活轉移至車上。 圖片來源:PACHOUD/AFP/Getty Images

香港長期面對土地供應問題,且因租金高昂,出現了人均居住面積只有 60 平方呎的劏房。但原來不只香港,美國自 2004 年就受房屋問題困擾,露宿街頭的現象普遍。當中有一部分更只能在僅餘的資產 —— 車中過夜。後來各組織配合有車無屋的露宿者,實行「安全停車計劃」,提供地方讓露宿者安全過夜。Vox 文章嘗試從中理解其成因及政府的解決措施。

逼不得已流離失所

房屋及城市發展部評估發現,美國有 55 萬人無家可歸,其中 3 分 1 人露宿街頭,加州情況尤為嚴重,露宿者高達 13 萬。聖塔芭芭拉(Santa Barbara)新起點輔導中心(New Beginnings Counseling Center)協調員 Cassie Roach 說道:「他們沒有吸毒或酗酒問題,這些都是偏見和無知的假設。基本上他們已別無他選,是在困難中盡力而為的選擇。」

南加州大學索爾普萊斯公共政策學院(Homelessness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院長 Gary Dean Painter 說:「我認為這是經濟和房地產公司導致的。」事實上,露宿者大多以經濟原因失去住所,有 3 分 1 人用過半收入繳付租金,以致面臨財務衝擊時無法負擔房租。

這類人成為特別的族群,因他們不需要或無法使用傳統的協助。「我們應該以策略入手,他們不需高成本服務,亦沒有堆積的困難。但他們面臨前所未有的事情,因此不知道甚麼服務適合自己。」Painter 解釋。

暫時解決住所問題

在聖地牙哥,政府另外劃出一片空地作為安全停車位。 圖片來源:Dreams for change/Facebook

2004 年,聖塔芭芭拉最先配合新開始輔導中心(New Beginnings Counseling Center)推出「安全停車計劃」,供有車無屋的市民一個安全的停車位渡過夜晚。需要此服務的人只需填寫表格申請,經過審核後便可得到停車位。但他們皆需進行逾一小時的談話,以「了解當前情況及籌備未來發展方向」。計劃反應良好,現時東帕羅奧圖(East Palo Alto)、尤金(Eugene)、洛杉磯等城市都加入此計劃。

此計劃亦有私隱和安全機制,停車場的位置不會公開,以降低鄰居的鄰避效應(NIMBYism),及防止惡意盜竊的行為發生。相比停在路邊飽受居民憤怒或警察窺探的目光,停車位提供一個私密空間。「這是一個可以安全渡過晚上的地方。」Roach 說。

比弗頓(Beaverton)約有 10 萬人口,於今年 4 月開始安全停車位計劃。目前有 2 個停車處,共 6 個車位,並將於未來擴大至 5 個地點,供應 15 車位。社區服務協調員 Megan Cohen 說:「很多老年人,就算享有社會保障或固定收入,仍無法繳付房租;也看見無法負擔租金的家庭,因此提供各種服務,讓他們重新回到居所。」

南加州大學露宿者政策研究中心報告指出,安全停車計劃可以幫助人們重新回到住所,由聖塔芭芭拉的 5%,到蒙特雷 70% 的用戶如今已有房屋。Painter 解釋道,「這項計劃的潛力,在於提供一個讓人們重新回到社會和工作的機會,再讓他們搬回房屋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