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英雄也可以治療情緒病?

A+A-
一名街頭藝人戴上蜘蛛俠面具與小孩子聊天。 圖片來源:RAUL ARBOLEDA/AFP/Getty Images

城市人生活壓力大,各種心理疾病也日漸普遍,大人、青年甚至小孩都飽受情緒問題困擾。不止如此,因生活節奏急速,人與人關係疏離,抑壓心裡的負面情緒更成為通病。心理治療師發現,透過虛擬角色可打開人們心防,透過聊天了解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大西洋」文摘就深入了解該方法及其原理。

用虛構角色連繫現實

美國青年電視劇 Veronica Mars 的女主角 Kristen Bell 是一名面對遭受創傷及暴力,但仍然樂觀的青年偵探;圖為劇照。

聖地牙哥壓力與焦慮管理中心(Center for Stress and Anxiety Management)心理學家 Janina Scarlet 曾輔導一名 15 歲的女孩,發現孩子無法談論創傷,卻對美國青年電視劇 Veronica Mars 的女主角侃侃而談。Scarlet 突發奇想,回家觀看全系列,並於下次面談與女孩暢談劇中女主角的負面情緒,從中引導她代入角色,找出化解危機的方法。女孩最終提議演講,於是 Scarlet 鼓勵她與班上同學分享關於憂鬱、自殘、及尋求幫助的重要性。最後,同學聞聲落淚,互相討論心理情緒,更成立了班上支援小組。

Scarlet 還是博士實習生時,發現軍人無法解釋自己的感受。他們會借用超級英雄,即強大但曾受創的人來描述他們的痛苦,例如「我感受到蝙蝠俠所經歷的難受」。於是 Scarlet 同樣使用比喻來引導他們表達情緒,她的輔導方式也就此產生。Scarlet 稱療法為「超級英雄療法(superhero therapy)」,也是近年逐漸普遍的療程,主張將流行文化加入輔導內容,以激勵病人正視心理。無論是「權力遊戲」、「哈利波特」、「蝙蝠俠」…… 任何角色都適用於孩童和成人。

同樣使用類似療法,稱為 Geek therapy 的心理輔導師 Josué Cardona 認為,對流行文化的開放有助治療師與對象建立融洽關係,打開病人對情緒表達的心理關口。他解釋:「我們可以從書或電影找到比口述更貼近我們心情的事物。」他會鼓勵對方分享喜歡的角色,如漫畫或影片,藉此認識他們的世界觀。Cardone 說:「若你很喜歡某個角色,你會通過他的視角看世界。」

用超級英雄借鏡自身

美國心理學會副執行長 Lynn Bufka,認同虛構人物可以幫助人們看到不同的方法和結局。「沮喪時,我們對世界的看法變得灰暗,因而找不到解決辦法。」這種方法在心理學上稱為「社會替代品(social surrogates)」,或「非朋友的朋友」。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心理學系副教授 Shira Gabriel 研究發現,「人們會尋找替代品來滿足歸屬感,儘管不曾經歷,但會在心靈上滿足這份空缺。」

好比超級英雄會執行任務,揭開謎團,或抗爭戰鬥,輔導師也會通過鼓勵客戶挑戰不健康的想法,或對身邊的人表達需求,藉以克服生活中的障礙。加上看著喜歡的角色勇敢善戰,某程度上也會起到激勵作用。但 Cardona 認為療法並非局限於此。他解釋:「不是角色做甚麼,就建議患者做甚麼。相反地,是透過能產生共鳴的角色,提供線索去了解患者難以言語的隱藏情緒。」

好比反派角色如制裁者(Punisher)或小丑(Joker),Scarlet 認為可解讀成內心對報應或公義的渴望。「你不必藉著扮演小丑,才能與運氣低落的流浪者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