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yashi:懷舊的媒體與媒體的懷舊

A+A-
重製動畫電影「哥布拉 Space Adventure」劇照。

在 1982 年公映的「哥布拉 Space Adventure」,最近趁著上映 40 周年的紀念,以 4K 重製的方式重製,在日本的劇院限定上映兩星期。雖然是 40 年前的電影,但當時使用了最新的映像科技,是日本國內第一部以 3D 繪圖和杜比立體聲製作的動畫電影。

「哥布拉 Space Adventure」的畫面和演出手法,即使在今天也覺得頗前衛,但 70 年代太空科幻版本的「城市獵人」故事則有點過時,部分對白和劇情邏輯有點令人尷尬。不過製作公司很清楚自己在做甚麼,重製版本的目標觀眾根本不會管這些瑕疵。據筆者目測,9 成的入場觀眾都是中老年人,大概 80 年代曾經在戲院或電影看過「哥布拉」動畫,甚至 70 年代末已經在追看漫畫連載。

在這 10 年間,大量影視作品被高清重製和媒體平台轉移,只要稍稍更改一下就是新產品。甚至連沒有重製,純粹重新發行的產品都有人買單。懷舊成為了巨大的市場,而製作者也很清楚自己是在做懷舊的生意。「哥布拉」40 周年上映戲院的小賣店裡,擺放著用 VHS 盒子包裝的桌遊,設計猶如當年發行的影帶。電影內容是懷舊,承載著內容的媒體本身也成了懷舊內容的一部分,強化了懷舊的效果。

在當代媒體研究的理論中,有所謂的「後媒體時代」(Post-media era)概念。相對於電視與收音機的「大眾媒體時代」,「後媒體時代」中的電子媒體系統,統合所有資訊流通,使用者拿一部手機,就能夠積極參與其中,但資訊網絡和資源終究是跨國大型企業的囊中物,個人情報被寡頭公司完全掌握,固有的國民社會本位也演化成以情報系統為中心的多國籍帝國。

在某程度上,懷舊作品重製的熱潮也算是「後媒體時代」的流向,舊媒體的內容被新媒體所包括,舊的媒體內容憑著懷舊的市場價值,都沉積到同一的網絡中。只要媒體技術的更新愈快,懷舊的食用期限就愈短。因為在新媒體出現的舊內容就是新產品,所以製作公司可以藉著不斷更新媒體裝置,重複推出舊內容。

相對上沒有被包括到巨大「後媒體時代」產業中的,可能是媒體裝置的懷舊。在卡式錄音帶、VHS 錄影帶、黑膠唱片等非數碼化的媒體,在停產和被遺忘後反而獲得了自由的特性,可以反制「後媒體時代」網絡的霸權。

如此一來,在美國一線企業已經提倡「元宇宙」的世界裡,還在使用 3.5 磁片的日本其實很龐克。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