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立:創業家該認識甚麼人?

A+A-

我在創業的初期,也被邀請參加很多所謂的創業活動,或者創業界的活動,他們的目標基本上不外乎「讓青年創業家互相認識,促進合作」。不過我很快就沒有去,或者去得很少,然後網絡上也有一些聲音說,你要創業,其實你就不應該參加那麼多這種活動,因為這種活動其實不太能幫到你。

我並不否定這些活動,這些活動立意是良好的,認識人是很重要的,而促進大家去認識人也很重要,這基本上是商業的基礎。商業的本質就是買賣,你知道哪裡會買一件東西,也知道哪裡會賣一件東西,你能夠把買的東西接上賣的東西,你就成功連結了商業。

那自然地,你必須認識很多人,知道他們買賣甚麼東西,其實這跟你看大航海時代的攻略本一樣,你總是會看看哪個港口買甚麼,賣甚麼。而人和公司就是這些「港口」,他們的產業就是「特產」。

那些創業活動,卻很多時都無疾而終,為何大家都見了面,之後倒沒促進很多東西呢?那是因為人太多了,說是做那些產業的、創業的,大家都拿東西出來賣,但是彼此都是新的企業,不知道對方之前做得好不好,能不能幫到人,那誰要買呢?只有賣家,沒有買家,自然就沒甚麼發展了出來。

其實主要問題是,我們要怎樣決定,要跟甚麼人合作?如果我們沒有這標準,那就算有這麼多創業家,我們也挑不出合作對象。

我之前說,商業就是買賣,要知道大家買甚麼、賣甚麼。有一點我是沒有提的,就是每個商業其實都在賣同一個東西,就是信用。

不論是買方還是賣方,我們都需要貢獻信用。所謂信用,表面上看,就是實現承諾的能力與決心。而這種東西,大部分創業家都是--沒有。因為他們資源很少,為了爭取機會,許下很多承諾,但又因為生存與資源限制,他們大多實現不了。所以如果要用最嚴格的信用去審視,創業家多數是不及格的。

退而求其次,如果信用多數都做不到,那,還是需要合作對象的。而甚麼人最接近有信用的人?這就應該從性格處挑選。你要從這些不可靠的創業家當中找合作對象的話,比起他的產業,其實你更應該留意的,就是他的性格。其實你需要的,就是能夠共患難的人。

你會發覺,這些一無所有的創業家,其實就是亡命之徒。在裡面真正適合合作的人,最重要的是有義氣的人。他未必很有信用,但也不會純粹為了利益,就把你踢開,他不會在你弱勢時背叛你。那麼,這樣的人,就是你優先要結交的對象。因為你現在正是處於弱勢,那個人條件多好,如果他是會向弱勢者踩一腳的話,你找他不會有甚麼好結果。

而且,他的意志要足夠堅強,在逆境的時候,不會因此而放棄。否則就算他不會背叛你,但他自己中途放棄,無疾而終,那你也一樣是無法做下去的。你需要的,是一些能夠跟你一起走最困難路途的人,這比起甚麼國際頂級人才,更為重要。如果你追求所謂的精英,卻不去看他的性格,你是一定會觸礁的,因為你有甚麼本錢和籌碼,去留住這些精英呢?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鄭立,Cheng Lap,香港人。從不被寄望的職校生到取得香港中文大學比較史學碩士,曾任教職,後轉行創辦公司並開發電腦遊戲「民國無雙」。長於議題思辨、邏輯推演,評析經濟與政治局勢。現於香港「明報」,台灣 udn 「鳴人堂」專欄,以及 PTT 論壇發表文章。著有「有沒有 XXX 的八卦」及「希特拉救港攻略」。Facebook Page:Cheng Lap。

https://www.facebook.com/leglory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