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瞳行動:阿勒泰的角落(下)

A+A-
張宏偉指自己不愛笑,但看到病人是「家人扶進來,自己走出去」,滿足感還是讓他非常高興。
張宏偉指自己不愛笑,但看到病人是「家人扶進來,自己走出去」,滿足感還是讓他非常高興。

新疆的阿勒泰地區,在哈薩克語中又指「金山」。但這個「金山」地廣人稀,位處在中國最西北的邊陲,到烏魯木齊也得坐上一個小時的飛機。跟醫院的醫生傾談,他們最常談及阿勒泰長長的邊界,雖然地方偏遠,但東西賣得一點都不便宜,隨便在街上一個小吃店吃飯,都得花上人民幣三、四十元。

不過人口一半為哈薩克族的阿勒泰地區,公眾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對醫療衛生沒有甚麼意識,到有問題時才去求醫,往往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間。

27 歲的肯杰別克是哈薩克族人。醫生指出他極可能天生便患有白內障。問肯杰別克小時候上學能看見黑板嗎﹖他只道,那時眼睛有點模糊,但不覺得自己有問題,眼睛是這兩年才慢慢變差的。問題是,他是貨車司機,視力轉差使他看不到倒後鏡,已經被迫停工 3 個月。

肯杰別克本身是貨車司機,視力模糊令他已停工三個月。
肯杰別克本身是貨車司機,視力模糊令他已停工 3 個月。
肯杰別克今年只有27歲,但他的左眼因小時候沒有好好醫治,到現在已看不見。
肯杰別克今年只有 27 歲,但他的左眼因小時候沒有好好醫治,到現在已看不見。

肯杰別克經過手術後視力仍無法改善,負責治療的張宏偉醫生指,因為肯杰別克錯過了在成長期前做手術的黃金期,視力已大致定調了。

張醫生說︰「阿勒泰民眾的健康意識不高,尤其牧民和小數民族。好像肯杰別克,我們還可以正常交流,很多是普通話都不會說。而且他們可能初中畢業就放牧打草,幹活養家掙錢,很少機會到醫院檢查,也不願意到醫院來檢查。」

要改善基層牧民的眼科服務,得靠坐鎮鄉村的村醫。不過村醫就算診斷到病人的眼睛毛病,最多只能給他們眼藥水和藥膏,無法處理的個案便轉介他們到上級醫院。

就算到縣醫院,懂得做眼科手術的醫生也不多。

張醫生解釋︰「眼科醫生的培訓週期長,畢業後要再進修 5 年才成為大夫,8 至 10 年成為眼科醫生。我們醫院花了 20 年培訓一個大夫,但最後走了。」說到底,眼科的待遇不及其他科,阿勒泰的工資也不及其他地區,醫生培訓完很可能會一走了之。

張宏偉當醫生已逾十年,但由於醫生的培訓週期長,他近年才首次參與白內障的手術培訓。
張宏偉當醫生已逾 10 年,但由於醫生的培訓週期長,他近年才首次參與白內障的手術培訓。

33 歲的張醫生正參與護瞳行動的白內障手術醫生培訓。負責訓練他的醫生來自烏魯木齊,也曾參與白內障手術培訓師的培訓。

他說︰「雖然常常有不同醫療組織到新疆來為病人做手術,但最能幫得上忙的,就是在阿勒泰培訓我們的眼科手術醫生。」培養人才並不是短期能發生的事,護瞳行動在阿勒泰以至其他地區的工作,就是培訓一隊能在偏遠地區駐紮的醫療隊,讓高質素的眼科服務在不同地方落地生根。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