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在緬甸的經濟殖民

A+A-
新來者與緬甸人之間關係緊張,緬甸人用仇恨的眼光看華人,認為他們非常傲慢。 圖片來源:vagabondurges.com
新來者與緬甸人之間關係緊張,緬甸人用仇恨的眼光看華人,認為他們非常傲慢。 圖片來源:vagabondurges.com

唐君毅寫過不少有關「中華民族之花果飄零」,擔憂華夏子孫在國外數典忘宗,也忘了在祖國的同胞,不再回到苦難之鄉再植根基。在中國領土以外的華人(漢人,狹義之中國人),從中國視角稱之海外華人,又為華僑,意謂暫居海外的僑民。實際上,不少華人早在外地落地生根,華人在外生活優越,卻往往與當地民族難以融洽相處。據紐約時報報道,在緬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當地居民甚至視華商為入侵者

緬甸與中國、老撾、印度、泰國四國接壤,位於中國雲南省南部之下,曼德勒則位於緬甸中心,中國商人看好其地理位置,及自認比緬甸人具更高明的營商智慧,進駐曼德勒做生意。現時在曼德勒,華人人口估計佔三至四成。

當緬甸人從北方偏遠地區的礦山挖來一塊塊未經加工的原石,中國商人便在玉石市場中與緬甸商人討價還價。儘管中國的玉石交易因中國大力打貪及經濟放緩,而較之前冷清,但中國商人仍一如既往從買賣中獲利。來自中國廣東省的採購商人朱學飛(音譯)則抱怨市場有點髒亂,有時還頗危險,因當地人沒錢安裝防搶劫的閉路電視攝影機。

在 19 世紀中葉,曼德勒市位於伊洛瓦底江畔,為皇家堡壘而建成,同時已有中國商人涉足於此,商隊沿河或從雲南省陸路南下,不過其時中國人對當地影響不大。1949 年中共建政後,國民黨軍隊的部分殘餘力量逃到緬甸北部,他們帶著大家庭在曼德勒定居,曼德勒便成了中國新移民安家之地,他們又給自己起了緬甸名字,學會當地語言。

華人在動亂的緬甸北部,如撣邦和佤邦,一度從事毒品、木材和礦產等地下交易而積累起財富,也從腐敗的軍政府官員中買來了身份證和公民證件。在 80 年代,中國政府停止支持緬甸共產黨之後,一批新的中國企業家湧入緬甸,同時中國的市場經濟才剛剛起步。如今華人卻主導了當地的經濟,並聚居在被稱為「新城」的華人區,沿街都是他們的豪宅。

圖片來源:vagabondurges.com
圖片來源:vagabondurges.com

泰國、馬來西亞、越南等東南亞國家必有一項共同經驗,就是當地的華人一般都善於營商,普遍較本地人富有,緬甸也不例外。然而,有錢的華人購買土地做地主,結果富者愈富,更漸財大氣粗,自覺居高臨下的優越感相當普遍。「我們聘用了很多緬甸人」,65 歲的徐太太說道:「緬甸人非常隨和,他們相信所有事情都是上天註定,因而接受生活中的一切。」

新來的華人試圖通過向寺廟和宗教協會捐款,來影響當地文化,已停刊的左派報章「人民報」前編輯 U Kyaw Zan Hla 批評說:「他們不了解敬老、尊師和敬重僧侶的緬甸傳統。」華人幾乎毫不掩飾對緬甸人的蔑視,朱學飛稱:「一日只需要給他們 2.5 美元的薪金。」一方頤指氣使,一方遂報以怨恨,並隨兩國政治和經濟氣候隨時升溫。Kyaw Zan Hla 表示,新來者與緬甸人之間關係緊張,緬甸人用仇恨的眼光看華人,因為後者非常傲慢。

不過,也有華人知道,他們炫耀的生活已得罪了不少緬甸人,不時擔心緬甸人報復,如在 60 年代的反華暴亂。在當地中文學校,他們會教導小孩不要挑起衝突,生活不要太奢侈,商人張緒成(音譯)說:「不喝藍牌威士忌,只喝紅牌和黑牌的。我們也減少了婚禮汽車的數目,以往是 40 至 50輛,現在只有 16 輛。」

唐君毅曾寫道:「故無論其飄零何處,亦皆能自植靈根,亦必皆能隨境所適。」中國人的確做到隨境所適,只是他們的靈根在於趨利而行,中國人飄零世界,卻為世界增添騷盪,唐先生不用目見,或是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