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生產更易難產?

A+A-

有研究指,近 60 年發展成熟的剖腹生產技術,促使新生嬰兒進化成巨嬰,換句話說,剖腹生產使嬰兒愈來愈健碩,卻使孕婦更易難產。

根據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所載,剖腹生產手術出現了幾百年,但早期只在母體已死或瀕死的情況下使用;直到約 1950 年代剖腹生產才開始普及。據美國國立兒童健康與人類發育研究所估計,每 3 個嬰兒就有 1 個是剖腹出生;在英國,4 個嬰兒中就有 1 個。

一般來說新生嬰兒體型愈大代表愈強壯健康,少病少夭折,在人類進化角度來看嬰兒以體型大為佳;然而這也意味較容易在出生時卡在產道,導致一屍兩命。孕婦生產凶險萬分,科學家更認為過程中的痛楚無任何一種哺乳類動物能及,然而多年來女性骨盤都未因為避免難產而進化,引起研究人員好奇。於是他們利用世界衛生組織,及其他出生研究的統計數據,建立一個數學模型,發現原來是剖腹生產技術左右人類的進化趨勢。

研究人員之一,維也納大學的進化生物學副教授 Philipp Mitteroecker 指,由 1950 年代即剖腹生產技術開始廣泛使用的時期起計,期間經歷了兩個世代,新生嬰兒頭部大於產婦骨盤闊度(即頭盆不稱)的機率增加 20%,體型大的新生嬰兒增多,體型細小的嬰兒則減少,此消彼長。這是由於從前因難產而無得留低的「大隻基因」,如今因剖腹生產盛行而平安出生,遺傳下一代。Mitteroecker 表示:「我們意不在指責剖腹產,只是想讓大家知道它造成的進化效應。不過我們相信它的影響力有限,未來應該不至於大部分嬰兒都要剖腹產。」

另一方面,也有科學家指造成頭盤不稱的原因複雜,當中涉及嬰兒父母基因以及環境因素等。例如有可能母親因發育期營養不足個子較少盤骨特別窄,造成頭盤不稱。其實孕婦生產困難,早有科學家發展理論,由人類從四足行走進化成雙足開始,狹窄的骨盤有利於步行與跑步,而且能減少早產風險,因此女性盤骨闊極有限。這直到四五百萬年前都一直安然無事,不過當人類頭部開始因大腦進化而體積變大,就容易造成難產。而近 60 年開始流行的剖腹生產,就讓大隻嬰兒平安出世。

嬰兒體型大固然較健康,不過過去有研究指順產嬰兒從產道吸取益菌,有利免疫系統,同時避免長大後痴肥。剖腹生產雖然左右人類進化,但也未嘗是一面倒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