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令「政治」不討厭?以烤腸為例……

A+A-
圖片來源:路透社
圖片來源:路透社

當我們談燒烤,談的會是甚麼?在澳洲,除了香腸,還有政治

澳洲人的燒烤,不光是親友聚會,更多是種社會平等主義的象徵。當地常見的「Sausage sizzles」便是其中一例。這種用麵包夾住烤香腸和炒洋蔥來吃的街頭小食,因那烤腸的聲音和香味能叫人垂涎三尺,所以近年很多票站都有此檔口,讓人不分階級,高高興興來履行義務,也讓不同組織乘機籌款,皆大歡喜。英女王作為澳洲的國家元首,雖然不能投票,但她在訪澳之時,亦參加大型燒烤活動,為其行程作結。

澳洲作者 Mark Thomson 曾就燒烤著書,他認為這個多在後園舉辦的活動,在本土文化具有獨特地位。他指出:「燒烤是個深具平等主義的社會環境。澳洲人有好幾個大家共識的社會習俗,把大家聯繫在一起。即使是參與入籍儀式,也不及和朋友燒烤,能感到融入社會之中。」這也解釋了,為何近年以燒烤為題、探討社會議題的廣告,在澳洲明顯增多,包括上月底播出的一個。

片中一家人在後園燒烤慶生,對食物猛擠燒烤醬,兒子突然站起來,坦承自己其實愛吃茄醬,眾人難掩震驚,父親失望離席,走進廁所對鏡掙扎,然後返回後園,父子緊緊相擁。兒子安心後與旁邊的男子親吻,二人的無名指上戴有戒指,至此出現標語:「一個簡單的差異不應被視為大問題。」看完你才恍然大悟,原來燒烤不過是借題發揮,真正想說的是同性婚姻。

其實這是本年度悉尼同性戀狂歡節的宣傳片,廣告播出後大獲網民好評,觀看次數逾 250 萬次。導演 Armand de Saint-Salvy 表示,想要藉著廣告,重燃社會對同性婚姻的討論。他解釋:「我想要展示一個典型的澳洲家庭,當中有一對已婚的同性情侶。我希望數年以後,這個情況已非甚麼大問題,不過是生活的一部份。我認為,每個人都可與家人相聚。這是廣告真正的訊息:平等的愛。」

廣告業專家 Dee Madigan 認為,這段宣傳片與啤酒廣告類近,把場景設於後園是其成功之處。「這是個很『男人』(Blokey)的廣告,我認為它很有力量,沒有裝腔作勢。」她相信,將「同性婚姻」此議題,置入燒烤這種常見不過的家庭活動,能夠吸引主流觀眾,「廣告中的平常(ordinariness)帶出一種感覺,那就是『天啊,就別把它當回事,隨它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