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ve Norish:挪威跳蚤市場的環保潮流

A+A-

live norish second hand market2

文:淳 @ Live Norish

挪威踏入春季,天氣反覆乍暖還寒,街上的氣氛有了點躁動,就像沉睡過後從地上冒出的嫩綠,而首先出動的是大大小小的跳蚤市場!這邊春秋兩季的跳蚤市場,書本廚具擺設衣服傢俬滑雪用品應有盡有,是消磨週末的好去處。冬天過後,平日久不久就見路邊一個牌,寫著哪間學校哪個時段開放收二手物品。是的,社區的二手市場大多在學校舉行,由家長學生自己統籌,在買賣當日充當臨時收銀員。網上的二手交易更是蓬勃,我們便買過傢俱電器等。把用不著的東西放上網賣,已經是挪威人的生活日常。

想起近日香港政府研究垃圾徵費,美其名想帶動社會實行源頭減廢,但不做好分類回收,去做垃圾徵費,根本是本末倒置。說好的分類回收,藍廢紙啡膠樽?做了 10 年以上,配套支援不足,成效不彰,醜聞倒有一堆。

其實政策的推行,除了市民的配合,還有賴各部門緊密合作。前陣子食環署的選擇性執法,就令公和荳品被迫轉用即棄餐具。一邊迫人製造垃圾,一邊卻說要增加效果成疑的法例去減少垃圾,也就怪不得大眾批評了。

減廢意識,會不會隨著街上垃圾桶減少而增加?如果回收無門,生活方式習慣不改,其實日常仍然會製造同等份量的垃圾。轉移垃圾,並不代表減少垃圾。上班族的午餐外賣,街頭小食的盛器餐具,零食的層層包裝,有多少人會自己帶飯,自備水樽?膠叉膠包裝袋可以回收嗎?餐廳會否為了減少垃圾處理費而改變作業流程?能確實執行分類回收其實最有效。

live norish second hand market1

在挪威住了一陣子,察覺社會在生活細節其實也說不上很環保,跟媒體吹噓而得來的環保國家頭銜有一段落差。雖然如此,這裡有舊物二手市場,而且垃圾分類回收算是執行的不錯。

在挪威的分類回收流程作法是每個地區政府按實際情況制定不同時間表推行,但都是大同小異的。我住的那一區今年才開始廚餘分類,此前每戶都會免費拿到大膠袋裝塑膠包裝,和大尼龍袋裝紙張紙盒等,這兩樣有公司每 4 星期來收一次,其他的例如玻璃罐頭就要自己拿去回收站了,膠樽通常在超市就有回收處,每個樽可以取回 1- 2 元。衣服鞋襪等的回收箱在街頭也經常見到。

看似減廢有道,但其實挪威因生活水平提升人口增加,所產生的垃圾也是有加無減,比較 1995 年的數據,2014 年的垃圾量增加了 60%,達 1,120 萬噸。所以政府推行的,首先是從生活習慣和方式上減廢,減少不需要物品的出現,接著就是物件重用,也就是在二手市場上找新主人延長物品的生命,再下來是利用回收來的物料製造新用品,再造紙,堆肥,不能回收的就會送到焚化爐,一部分成為再新能源,提供電力和暖氣。這樣七除八扣後剩下的垃圾不到原來的 3 成,才會被送到堆填區。

live norish second hand market3

豐盛的物質,不代表富有,生活上的必需品其實不多;二手的各種,不代表髒舊,也可擁有新生創造價值。有決心減廢,就從自己做起吧!慢慢建立不浪費的生活習慣,帶水樽手帕食物盒,逛街先看二手店,其實沒有想像中困難啊!

作者簡介

天秤座女生,做文化遺產保育及文物修復的前地質人。住過新疆的天山以及印度的喜瑪拉雅山,倫敦曾經是第二個家,現今跟港人另一半定居挪威奧斯陸。

Facebook page:https://www.facebook.com/DriftedtoNorway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Live Norish於2013年由陳若谷創辦,跟一眾博客以文字相片描述北歐的美好風光。一個網頁,一個世界;希望大家可以在Live Norish中領略到世界另一端的生活態度。

http://www.live-noris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