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人:大媽的五月和廣場

A+A-
圖片來源:wikicommons

阿根廷除了美斯,還有大媽,一群鍥而不捨的大媽。她們並非在廣場跳大媽舞,而是在廣場默默巡行,尋找失踪的兒女和孫兒。阿根廷的大媽力量大,大得能改變社會,推倒獨裁政權。

阿根廷的抗爭基因

遊覽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除了小保加區(即著名足球勁旅小保加的社區)和探戈舞,要數五月廣場。廣場位於市中心,面對總統府,曾是阿國宣布獨立的地方,國家的權力所在。穿過繁華商業區,走入廣場,氣氛很不同。抗爭是阿國的風景。廣場一角都是抗議的橫額和帳篷,工人日以繼夜留守廣場,爭取權益,至今未變。

歷史是記憶和遺忘的戰爭,香港的有六月的廣場記憶,阿根廷的五月廣場亦聞名於世,影響世界。而天安門母親運動的意念都參考五月廣場母親運動。1992 年五月母親運動的組織者,即一群大媽,獲得歐洲的薩哈羅夫人權獎,而該奬的 1988 年得主是南非前總統曼德拉,1990 年得主則是緬甸人權鬥士昂山素姬。

阿根廷大媽為了兒孫抗爭至今。 圖片來源:@Andrew/Flickr

1976-83 年是阿國的黑暗歲月,被稱為「骯髒戰爭」。美國支持的軍政府推翻文人總統,而統治期間估計有 30 萬人失踪或被殺害。英國廣播電視台(BBC)在近期的電台節目訪問五月母親運動僅存的發起者,一位 92 歲的大媽 Mirta Baravalle。她的 18 歲女兒在白色恐怖時期內消失,她走遍全國的警局和軍營尋找女兒不果,毫無音訊。最後她與幾位大媽一起,每週都在五月廣場拿著兒女的相片巡行,尋找被軍政府消失的兒女。雖然五月母親有同伴被軍政府所殺,但對女兒的掛念戰勝軍人的恐嚇,持續不斷的抗爭,令軍政府在 1983 年倒台。但 Mirta Baravalle 卻無法再見回女兒,而她打聽到孫女在獄中出世,至今 40 多年,她仍然未放棄尋回那位素未謀面的孫女。

公義不是從天而降,而要爭取。軍政府雖然倒下,上月 20 萬人又走上布宜諾斯艾利斯的五月廣場,抗議法庭減少對「骯髒戰爭」時期犯下人道罪行犯人的判刑,是阿國近年最大型的抗議。

真示威之都

當年的阿根廷跟香港人何干呢?原來 1982 年英國於福克蘭戰役打敗阿根廷後,國勢大盛。時任首相戴卓爾夫人的權力達到高峰,但怎料跟鄧小平見面後,鐵娘子在人民大會堂跌了一跤,香港的命運主導權亦交到中國手上。而阿根廷軍政府因為福克蘭戰爭而倒台,這一切都是後話了。

今天,阿根廷依然千瘡百孔,有人認為太多示威阻礙發展。跟來自廣州的雜貨店老闆談天,她為糊口花了十多萬偷渡到此地。但阿根廷罷工頻頻,老師經常罷課,孩子不能天天上課。她說幾年前全城警察罷工,結果遍地搶劫。聽上去有點怪異,但阿國社會不公義尚存,政府貪污如舊,人民唯有站起來繼續反對政府。

廣場上,示威橫額隨處可見。 圖片來源:wikicommons

2004 年的紀錄片 The Take,阿根廷在 2000 年出現經濟危機,貨幣崩潰,工廠破產,靠工人自治,沒有老闆,改為合作社,工廠順利捱過難關。百年孤寂中,抗爭和拉美結下不解之緣。管治阿國多年的左派下台,右派上台,仍無力助人民脫貧。沒有救世主,左右也不是拉美社會的靈丹。遠離貪污,權貴,才是正道。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原人,植根香港的城市研究員,曾任大學講師,研究社區和文化保育。放眼世界,遊歷 45 國,五大洲,本地欣賞社區的樂趣,國外沉迷第三世界的浪漫,最愛國度是伊朗和緬甸,景點有趣,卻不及人的真摰,尋回城市失落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