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yashi:先生你貴姓呀?

A+A-
片假名(Katakana),是日語中表音符號(音節文字)的一種。

明治年間,日本曾經有人建議去除日文中的漢字,像韓國般建立一套純本國、非漢化的文字系統。但由於日文自身的特性,「一字多音」與「一音多字」的情況太常見,假如失去漢字輔助,就會變得非常難解,於是去漢字化最終也沒有實行。這個提案當然有其政治意圖,文字的使用書寫、書籍印刷,與過去幾個世紀的民族意識建構脫不了關係。然而,這篇想講的是「名字」的問題。

正如剛才所說,日文「一字多音」與「一音多字」的情況普遍,所以日本人的名字經常是「同字異音」或者「同音異字」。例如「政次」、「正嗣」和「雅紹」等漢字名都可以讀作 Masatsugu,而「政次」本身亦可以讀作 Masatsugu 、Masazi 或 Seizi。於是在日本,即使你知道對方的名字怎樣叫,也不能肯定該怎樣寫。同樣情況,你望著對方的名字,也不一定讀得對。因為以上難解的文字問題,所以在日本人的卡片上,名字旁邊必定會標示讀音。而填寫表格時,個人資料的名字一欄,都會有位置讓人用片假名標示讀音。

一切都很好很貼心,沒問題,對日本人而言。相同的做法,但當對象成為外國人就出現問題了。首先的問題是,到底怎樣用片假名標示自己的名字。某瑞典人朋友在日本的銀行開戶口,不知道應該怎樣用片假名為自己的名字標音,無論怎樣拼都好像不太對。可能有人會想,標音不過圖個方便,隨便就好了吧,反正不是名字本身。錯了,銀行卡上名字一欄印的,只有片假名讀音而已。誇張點來說,除非親身到銀行核對資料,否則外國人基本上無法證明,印著這個名字的卡是屬於自己的。

廣東話拼音與普通話拼音下,同一個漢字的讀法也不同。歐洲人更加不用說,幾乎一樣的字母,在不同國家卻可以讀法相異。筆者在外國人登錄證上的名字是英文,但標音用的是學日文初期某日本人老師幫忙改的漢字讀法。此沿用多年,甚至在日本幾間銀行都如是,一直平安無礙。

最近搬家後,到車站改通學定期券資料。鐵路公司職員拿著我的 Pasmo(日本某電子貨幣卡),左看右看後,竟說我提供的名字不對。一問之下,原來他覺得我外國人登錄證上的名字,與 Pasmo 上的片假名名字不符。因為 Pasmo 的名字欄只有一個,所以當初發卡的職員只替我填了片假名,就沒有寫正式英文名。筆者拿出銀行卡,讓那職員看上面登錄的都是這個片假名,但他仍堅持讀法不符。

糾纏了許久,最後大家都接受的妥協方法是:廢棄現有的卡,重新造一張,今次填上英文名字。但筆者心裡想說的是,我的名字怎讀,也不是由你這個日本人用羅馬字的語感決定吧。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