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大腸桿菌」藥,可以治病?

A+A-
Synlogic 正在試驗改造大腸桿菌基因,令其變成治療藥物。 圖片來源:Synlogic

基因改造食品幾乎無處不在。縱然質疑基因改造科技的安全及道德,但這項技術的確解決過好一些糧食問題。現在,除了糧食層面,研究人員更嘗試在藥物上應用改造技術。美國麻省生物科技公司 Synlogic 在數月前,已就研究基因改造大腸桿菌膠囊的安全性,展開臨床試驗。基因改造,即將進駐醫藥範疇。

是次計劃,乃醫學上首次以合成生物(synthetic biotics)製作藥物。該藥物旨在治療患有「尿素循環(Urea cycle)」代謝疾病的人。患者體內積聚的氮,未能及時轉為尿素排出,因此產生高毒素的氨。病情嚴重者,往往需要換肝。據 Synlogic 官方介紹,他們期望從基因改造中,研發出有效糾正代謝功能失調的合成藥物。

然而,大腸桿菌不是可致命病菌嗎?如何製成救人的藥物?事實不完全如此,並非所有大腸桿菌均具致病性。研究人員則選取當中無害的菌株(Strain)作改造對象,當中涉及刪除並添加基因到菌株當中。改造後的大腸桿菌,可將氨轉化為無毒的精氨酸(Arginine),從而治療患者。該公司的行政總裁 JC Gutierrez 指,每天只要一次服用一粒膠囊,當中已含有大約 1,000 億個細菌。

服食大腸桿菌有機會引發細菌之間基因互換的特性。細菌的基因改變,可能導致性質不同的細菌出現,導致食藥變食病。Synlogic 表示,會在受改造的細菌基因中,編入額外功能特徵,使其更安全。而在實踐中,經過基因改造的細菌,對未經改造的同類來說,幾乎沒有互換基因的可能。

現時計劃仍處於初期階段,有關藥物只在健康群體中作測試。如果成功,Gutierrez 希望能於明年在患者身上測試療效。其實,以微生物作為治療方法並不新鮮,如預防不同疾病的疫苗,便由人為減弱的病菌製成。只要基因改造的藥物,在安全上得到保證,人們將來便能研發更多藥物,治療更多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