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 的崇高與 NHK 的淪落

A+A-
NHK News 7 是 NHK 晚上七點播放的新聞報道,為時半小時。

「千萬不要開門給 NHK!」日本人這樣說。日本法例規定,任何人擁有能夠接收 NHK 電波的設備,都必須與 NHK 簽約。NHK 會派出簽約專員挨家挨戶上門收費。假如家裡有普通電視機的,便要繳交 13,990 日元(約 970 港元),設有天線碟的則要 24,770日元(約 1,716 港元),現時全日本近 8 成家庭「不幸地」與 NHK 簽了合約。

之所以「不幸」,因為 NHK 的新聞和節目乏善可陳,或一字記曰:悶,而且政治立場偏頗,親政府。「經濟學人」引述自 90 年代便開始研究日本公共廣播制度,聖地牙哥加州大學政治學教授 Ellis Krauss 形容 NHK 的新聞是「全世界最沉悶的」。NHK 演繹的公共廣播中立是,報道事實,但除去分析,以及報道沉悶的官員和政客動向。太獨立及太創新的記者,則要有遭投閒置散的心理準備。

2013 年,當籾井勝人被任命為 NHK 會長時,情況最為不堪。籾井勝人於就任記者會上稱,國家在征服的領土上使用慰安婦並不罕見,其他國家如法國、德國也有。他似乎把 NHK 看作是政府的公關甚或喉舌。他明言:「當政府站在右邊時,我們便不能左轉。」在 2011 年福島核電站事故後,NHK 對政府的報道亦受到批評,反核抗議幾乎被篩走了。

2017 年 NHK 大膽播放有軍戰時日軍的紀錄片「 731 部隊的真相」。 圖片來源 :NHK

日本記者大越健介原先在 NHK 報道晚間新聞,因質疑政府的擁核立場,於 2015 年沒有再主持該節目。一年後,廣受歡迎的節目「現代 close up」資深記者國谷裕子不獲續約,有言論指原因是因為她對政府發言人的大膽質疑。

籾井勝人 2017 年初任期終於屆滿,情況才有所改善,但要重建 NHK 的形象並非朝夕可做到。箇中原因是 NHK 仍有根深蒂固的保守文化,前 NHK 歐洲總局長大貫康雄,1972 年入職 NHK,40 載看盡 NHK 文化,他認為 NHK 在報道上的膽怯作風將依然存在。

其一原因,即使 NHK 並非依賴政府預算,卻與日本政府極為友好,這情況在民主國家中相當罕見。在過去的 60 年中,近乎是「一黨專政」—— 只有 3 年並非由自由民主黨執政。東京大學傳媒研究教授林香里表示:「他們馴服了媒體。政府與記者俱樂部之間的巧妙協議,以致新聞報導僅限於國內大型媒體,外國記者和自由記者通常被排除在外。」NHK 理論上是獨立的,NHK 自己顧自己,不像英國的 BBC。NHK 的會長由「經營委員會」任命,但總理任命「經營委員會」成員,並由日本議會批准其預算。不難理解為何 NHK 如此親政府。

在 2013 年,安倍晉三選擇了一批對女性和日本戰時歷史有明顯保守觀點的人入局。聯合國和無國界記者,現時一再譴責日本媒體缺乏獨立性。有些在 NHK 的報道出現過的官員,有時會反過來詰難員工。目前在 NHK,質疑君主制或日本戰時行為仍然是禁忌。到 2017 年三菱商事副社長上田良一擔任會長。上田上任後表示會貫徹不偏不倚的立場,年中 NHK 曾播放探討日本戰時 731 部隊罪行的紀錄片,確實令外界驚奇。

除了立場偏頗備受質疑,一般被視為重頭戲、高收視的節目也有下降的趨勢。剛過去的「紅白歌唱大賽」,在關西地區的收視是 1989 年以來第 6 低,而關東地區更是第 3 低;新播出的大河劇「西鄉殿」收視,以第一集計算,也是繼 1989 年的「春日局」之後第 2 差。另一方面,一向可以拯救地區經濟的晨間劇,最近以茨城縣為主要場景的「雛鳥」也被指救不了該地經濟,可見無論是人氣,還是影響力都在下降。

公共廣播機構不受廣告收益限制,能中立、自由報道意念崇高。英國公營廣播機構 BBC 最大的資金來源是來自政府代為徵收的收費,百年歷史建立起首屈一指的口碑。2016 年市場調查機構 Strategy Analytics 所做的調查顯示,29% 的受訪者認為應取消強制的 BBC 牌照徵費, 71% 的受訪者認同徵費。現時 BBC 一年的費用是 147 英鎊(1,558 港元),收入愈高及年紀愈高的人,愈贊成 BBC 牌照徵費。

設身處地,假如香港沒有了公營的香港電台,也就沒有了像「鏗鏘集」、「頭條新聞」這些揭示民情的優質節目。世上無免費午餐,但付了錢的午餐,大抵希望能物有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