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貧民幽谷:看不見就不存在了

A+A-
難以想像,現今繁榮的東京淺草寺,幾街之遙曾是龍蛇混雜的貧民區。

「山谷」位於東京都台東區東淺草的位置,在江戶時代,是奧州街道與日光街道的江戶入口,相當於商人與旅行者停泊的住宿地。明治時代工業革命之際,「山谷」發展成木造廉租屋群,大正時期曾因地震所引起的火災全數燒毀,及後重建,當時大概有 5,000 人聚居。

時移世易,二戰東京大空襲後,首都一片頹垣敗瓦。確切數字難以統計,但推算大概 10 萬至 31 萬人流離失所,居於臨時搭建的木屋中,其中逾 8 成都集中於上野公園。難民眾多衍生出治安問題,當時媒體將上野公園描寫成犯罪者與娼妓的巢穴。昭和政府為了清理人口,於「山谷」安排臨時房屋,並交由酒店住宿業代為管理,所以木屋群都各自冠上「東京都民生局委託東京簡易旅館組合連合會經營淺草支部帳篷酒店厚生館」的名稱。

解決了居住的問題,但生計仍需有著落。底層民眾於百廢待興的東京中沒多少選擇,沒有工作能力的老弱殘障就被移送到收容設施;女的有少許姿色就成為娼婦,男的身體健康則成為日薪工人,或加入黑幫。由 60 至 80 年代,「寄せ場」內黑幫與勞動者爭鬥等原因暴動頻發,但始終都存在。警察不會取締「山谷」等地,因為那裡被當成「貧民回收場」,將所有「低端人口」趕進裡面,繼而達至隔離效果。外面是文明的國際都會 —— 東京;裡面是不屬於日本現代文明的野蠻風景。簡單說就是將社會問題分離,只要看不見就不存在了。

圖片來源:メンヘラ生活保護受給者のブログ

於是「山谷」就成為東京的「寄せ場」,即臨時僱傭中心,主要是日薪員工聚集的地方。「寄せ場」的名稱來自江戶時代,當時幕府為了強制勞動者工作,設立據點登錄人口,這就是「人足寄せ場」(或可稱為「低端人力」市場)。

「寄せ場」又稱「ドヤ街」,這個字難以翻譯,「ドヤ」是日文「宿(ヤド)」發音的倒置,勉強可以翻譯成「貧民旅館街」。戰後「山谷」中的日薪者 9 成以上是單身男性,日薪工作多短期的,他們回到「山谷」留宿再等待下一份工作。「寄せ場」同時兼具廉租屋功能,但所謂的廉租屋其實不過是一個床位,環境非常惡劣,其倒置的名稱也隱晦地訴說了這是個非人之地。東京山谷、橫濱壽町、大阪釜崎,合稱日本三大貧民旅館街,攝影師大塚洋介在 1983 年出版相集「羅漢たち -横浜寿町ドヤ街の人々-」(羅漢們:橫濱壽町貧民旅館街的群眾),當中的相片記錄了橫濱壽町日薪工人的生活點滴。

90 年代起,淺草「山谷」被轉化為外國背包旅客的廉價旅館地,貧窮的「寄せ場」不再。但場所消失不代表貧民不存在,當日薪工作可以透過電話聯絡,甚至在網上應徵,貧窮問題只不過變得更難發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