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戀舊時代:廢棄電話亭裡的英倫時光

A+A-

對很多英國人來說,回憶是寶貴的。儘管散落各地的紅色電話亭早就不是一個功能性的公共設施,但這個極具標誌性的時代產物,卻代表了英國過去一段漫長歲月的富強和榮耀,也是英國人至今仍無法將之捨棄的原因。

科技的進步和潮流沖刷,令過去數十年使用公共電話亭的人日漸減少,在手提電話和互聯網興起的同時,不少紅色電話亭在退役後便遭廢置,被送到堆填區。不過,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有英國人特意回收這些電話亭,把它們改頭換面,以其他姿態重現於城市街道和鄉村小鎮上。除了作為藝術裝置擺設,亦試圖賦予它們實際用途,譬如將電話亭換上急救設備,或者變成一家迷你咖啡館、自助圖書館甚至手機維修店。

有電話亭被改裝成漂書館。

1884 年,第一個公共電話亭建立之時,並沒有任何配色和設計標準,直到 1921 年,英國皇家郵政推出了第一個特定款式的公共電話亭,亦即是由鋼筋混凝土製成的 Kiosk No. 1(K1)。不過,其成本太高,設計亦有待改良。在 1926 年推出的 Kiosk No. 2(K2),採用拱頂和生鐵外箱設計,是如今英國最常見和廣為人知的紅色電話亭原型,當時邀請了負責設計倫敦巴特西發電站(Battersea Power Station)和利物浦座堂(Liverpool Cathedral)的著名設計師 Giles Gilbert Scott 爵士出手。事實上,Giles Gilbert Scott 同時負責設計了 1929 年面世的廉價版 Kiosk No. 3(K3) 1936 年面世的改良版 Kiosk No. 6(K6),後者是為慶祝喬治五世銀禧而推出的,也是數量最多和最著名的電話亭款式。唯獨紅色電話亭這個配色並非出自 Giles Gilbert Scott 本人,他最初的想法是外面銀色,裡面藍綠色,跟現在的英國公共電話亭形象相反。

進駐英國大小街道多年之後,在 80 年代,隨著英國電信脫離英國皇家郵政成為私營機構,加上手提電話逐漸流行,殘舊的電話亭不少成為廢品。但總有英國人對此念念不忘Tony Inglis 就是其中一人。他的工程運輸公司在當年接到一連串的工作,要拆除街道上的電話亭並拿去拍賣。最終 Tony Inglis 自己買下數百個電話亭,並打算將它們翻新,重新出售。

經過翻新和重新設計的電話亭,由於顏色搶眼,容易辨識,在英國城鄉之間陸續出現了新用途。譬如在地勢偏遠,救護車需要相當長時間才能到達的農村地區,電話亭成為一個緊急救護站,加設心臟除顫器,讓當地救護組織可以應付突發情況。

不過,修復這些電話亭的工作並不輕鬆,Tony Inglis 坦言,當時那是個近乎瘋狂的想法:「它們完全是反時代的物件,今天再不會有這種東西出現了,它不但巨型,而且極重。」能迄立近一個世紀不是沒原因,因為一個連同生鐵門的 K6 公共電話亭,重量大約是 750 公斤(約是一架露營拖車的重量)。

圖片來源:lovefone.co.uk

Tony Inglis 這樣將電話亭救出堆填區,循環再用的想法,得到不少英國人響應,甚至在電話亭的細小空間裡找到商機。譬如在倫敦北部,就有人將電話亭改裝成手工咖啡店;而一家本著「先修理後丟棄」理念的手機維修公司 LoveFone,也貫徹物盡其用的創業宗旨,自 2016 年起租用舊電話亭,開設小型維修站。LoveFone 的聯合創始人 Robert Kerr 表示,用電話亭當手機維修站,除了分外醒目,也確實能帶來一定經濟效益,公司其中一個電話亭維修站,每月營利能高達 13,500 美元,而一個電話亭的月租只是 400 美元。

被上一個輝煌時代留下來的紅色電話亭,當下或已過時,但它從未被國民淘汰,甚至盡用糜軀,成為不少年輕創業者的基石。Tony Inglis 形容,紅色電話亭喚醒了他們一個美好舊時代的回憶 —— 當時,所有事物都是為了能夠持續使用下去而被生產的。

不過,BBC 著名電視主持 Dan Snow 的總結,可能更為深刻和冷酷:「我們之所以迷戀舊時代,是因為活在當下,世界總讓我們感到挫敗受傷…… 你細看那些令人倍感懷念的東西,它們總是使老一輩回想過去的光輝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