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越南或成最大贏家?

A+A-
美國航空母艦卡爾文森號 5 月歷史性訪問越南。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美國總統杜林普早前指,若談判無果,計劃向中國更多產品加徵關稅。儘管貿易戰何時完結仍未可知,但在兩軍交戰之際,另一國家越南,正乘勢而起,搶去不少生產訂單。越南要成為大贏家,又有甚麼需要注意?

越南總理阮春福上月已明確表示,越南在貿易戰中並不會靠邊站,且希望與中美均保持良好貿易關係。根據世界銀行數據顯示,越南每年貿易額,相當於其國內生產總值的兩倍,超過新加坡以外任何亞洲國家。對最依賴貿易的越南來說,平衡政策尤為重要。

即使在貿易戰前,隨著工資成本上升,從中國遷廠到越南的低增值製造業一直增多。但因貿易戰緣故,有分析師預測,越南的出口額對比去年將上升 1 成。中國不少產品現時出口至美國,需面對更高關稅,中國商人遂嘗試找出解決方法。其中,將生產線轉移至鄰近的東南亞國家,便是避開徵稅的措施之一。甚至是高增值產業,如電子工業,無論是跨國或中國生產商,均開始把目光投向越南。英特爾(Intel)、富士康、LG 及三星等知名製造商,亦有搬遷舉動,目的同樣出於避過關稅。

越南北部太原市的三星工廠。 圖片來源:路透社

同時,生產公司逃離中國的現象有持續之勢。據總部在廣州的華南美國商會(The 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South China)近日出爐的報告顯示,在華南地區營運的美國公司中,超過 7 成正考慮暫緩進一步在華投資,或有意在其他國家重置業務,東南亞國家正是首選之列。而不約而同地,近半數公司均稱,其市場份額正被其他國家的競爭對手搶去,越南便是其中之一。商會會長 Harley Seyedin 解釋:「鑑於局勢未明,人們可能避免在中國下訂單,又或者轉向成本更低的地方生產」。

儘管越南以至東南亞均在填補貿易戰留下的空缺。但「經濟學人」的報道則對各國能否取代中國留有疑問。文章指出,台灣正向電腦公司招手,馬來西亞及泰國皆希望擴大其在電子產品的份額;至於一些低收入國家,如柬埔寨及孟加拉等,在食品加工、鞋類服裝生產上亦試圖分一杯羹。然而,整個「亞洲工廠」的供應鏈往往以中國為中心,佔全球製造業近半。與中國關係愈密切,愈容易受關稅影響。

以電子零件和汽車零件為例,越南同樣受到打擊,因為兩者均是由越南大量出口至中國組裝,再出口至美國,但兩者均在關稅清單之列。貿易戰正正中斷了以中國為中心的供應鏈。因此在中國手上取得的業務收益,能否彌補失去中國供應鏈的損失,也是一大問題。即使越南的生產成本比中國更低,但若未能擺脫供應鏈的問題,要在貿易戰下取得更大利益有一定困難。

此外,越南更要避免國家成為中國產品、原材料的轉口港。早在 5 月,美國發現有製造商向越南運送中國鋼材,再向美國出口,規避美國關稅。美國商務部表示,海關當局將向該類鋼材,徵收與中國相同的反傾銷及反補貼稅。越南現時與美國的貿易順差為 400 億美元,相比 2016 年的 320 億美元有所增加。專欄作家 Emma Richards 認為,類似中國製造商轉口鋼材的事件假如增加,越南只會迎來美國不客氣的關注,破壞與美國的貿易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