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季日本動畫新番 SSSS. GRIDMAN,原本沒多少人看好的一般機械人打怪獸的故事,因為女性角色的設計而受歡迎,結果以黑馬姿態跑出。無視女角的消費性,開播前會特別注意這套動畫的大抵有兩種人,一是對特攝狂熱者,二是有一定年齡的觀眾。因為這套其實是 1993 年圓谷特攝劇集「電光超人」的動畫改編,雖然筆者印象最深的是 1994 年的美版。小時候在樓下文具店買過翻版合體玩具,至今已不知所終。
衝著懷舊情懷看了第一集,感覺場景有點奇怪。仔細一看,發現取景的二手店就在我家樓下,一看片尾曲的製作名單,果然有杉並區的設施合作取景,原來我每天出入都在聖地巡遊。當然場景只是表象式的挪用,只有特定地方畫得似。基本上只是將該場景從街道上切割下來,旁邊的風景完全另一回事。劇中作為基地的二手店除了內裝,從舖面到招牌都幾乎與原場景一樣,一眼就看得出來。不過上兩星期開始,二手店把一半店舖範圍劃出來,以產地直銷的方式賣起蔬果來,「很新鮮啊,今朝才剛剛摘下來。」於是筆者買了一袋蜜柑與一條白蘿蔔。
- SSSS. GRIDMAN 中的二手店基地;圖為劇照。
生意轉型可能是純粹的二手店做不下去,或者是老闆鄉下就是種田,原因我沒有特別問。如果是動畫的觀眾故意遠道而來朝聖,見到形神不似的場景,或者會感到失望。但從現代都市發展來說,與其說改變,街道景色不變才是最難。城市與社區本來就是流動的網絡空間,只有透過互動與價值更替才得以生存。如果只容許單一意義存在,那個不是正常的生活空間,那是迪士尼樂園。對,迪士尼樂園是死寂的城市空間,只要斷電就會回歸靜謐。迪士尼樂園是世界上最早的現代媒體文化聖地巡遊,只有觀看過其作品才能夠理解樂園所提供的歡樂。所以迪士尼不願讓你看見故障與關電的瞬間,只會讓入場者透過消費去幻想作品中的虛構空間。
日本過去十年曾經有不少人提倡聖地巡遊,認為能夠帶動地方經濟,又可以將媒體記憶連結到實在空間,但至今漸漸出不少問題。最直觀是遊客與當地居民的衝突,例如大量遊客到 Slam Dunk 片頭曲中的鎌倉高校路口打卡,使當地交通無法負荷。另一個問題是將媒體在現實中的再現,使生活空間迪士尼化。生活空間會變會走樣,但影像作品就只是一個定格。如果政府企圖將「聖地巡禮」作為旅遊政策,把作品中的場景轉化為旅遊景點,就意味著取景地點不可以出現大改動,盡量維持幻想時空中的配置。結果就抹殺互動的可能性,使媒體記憶支配地區記憶,令生活空間的消亡。
廢棄的主題樂園是最恐怖的廢墟之一,因為其象徵了資本市場與消費文化的遺像。當生活空間成為主題樂園,即意味著離廢墟的日子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