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代初,日本出現了不少電視節目與書籍,不斷吹噓日本是個很優秀的國家。例如東京電視台的「You は何しに日本へ?(你去日本搞乜鬼)」、朝日電視台的「世界が驚いた→ニッポン!スゴーイデスネ!! 視察団(讓世界震驚的日本!!視察團)」,書籍出版的話,有竹田恒泰的「日本はなぜ世界でいちばん人気があるのか(日本為甚麼在全世界中最受歡迎)」。結果這個文化現象被大眾媒體稱為「日本很厲害熱潮」、或者「日本禮讚熱潮」。
這些節目和出版主要有 3 種表現方式:一是訪問在日本的外國人,聽他們說自己喜歡日本文化得要跑來日本;二是跑到外國訪問當地人,聽他們認識中的日本有多厲害;三是介紹被外國稱讚的日本人,大至工廠公司,小至個人工匠之類。無論哪一種敘事,當中少不了的元素就是外國人。2000 年開始、連續播了 5 年的 NHK 紀錄片 Project X,雖然也有浪漫化戰後日本社會發展下的小人物,但仍然是以日本國內為題,講述個人如何為奇蹟的經濟社會發展作出貢獻。然而,在「日本禮讚熱潮」中,日本人稱讚為日本人是不夠的。在稱讚日本的目的上,必須經過來自外部視覺這個前提,透過非日本人的反應,表現出「日本很厲害」。
適可而止尤可當做娛樂,但後來變成接近病態的文化現象,不止日本觀眾、就連節目監督自己都開始受不了。甚至有評論家寫書反駁,日本人在外國是被當白痴。筆者看過最尷尬的一集,是主持人把百元商店的東西拿到南美的山區,送給窮鄉僻壤的人。一邊聽著當地人讚嘆日本的商品,旁白一邊訴說日本人用低廉的價格,就買到震驚世界的優質日用品是十分幸福。如此露骨地透過觀看他人的貧窮去獲得滿足感,事實上是滿噁心的。
「日本禮讚熱潮」某程度上是「昭和鄉愁」的變種。後者透過再構國家歷史,確認自我現在的理想生活;前者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透過他者的視線,建立理想的日本國民性質。當社會出現愈來愈多的外來元素及外國人,熟悉的風景與社會結構變得陌生,純粹的「日本人」與「日本文化」的神話就愈來愈稀薄。「日本禮讚熱潮」是一種文化手段,透過他者的視線強化「日本性」。所以媒體渴望外國人不斷講述喜愛的「日本」,從中發現就連自己也遺失的部分。文化多元與國際性的消費文化衝擊著保守的價值與景觀,惟有利用「外部」,才能夠確認「內部」的存在。
在稍早的時間,輕小說流行文化中的「異世界轉生/穿越」題材嶄露頭角,並於 2010 年代大行其道。故事的結構許多都是講述普通的日本人穿越後,單憑日本社會的基本常識和技能,在異世界暢通無阻、被當地居民熱烈追捧。當然兩種媒體熱潮不能粗暴地劃上等號,但可見的是,不同媒體中的表象,或者都提示了透過他者視線建構的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