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人口為何不斷流失?

A+A-

無論對比整個英國,抑或放眼全球,倫敦都被公認為一個經濟蓬勃,城市發展全面的大都會。但強大表象所無法改變的是,倫敦市內人口至今仍不斷往外遷徙。作為國家首都,倫敦卻留不住國民。

過去十年,倫敦整體經濟增長達 5 分之 1,商業活動頻繁,商店、餐廳和酒吧愈來愈多,人口亦有明顯上升趨勢。如英國廣播公司(BBC)引述數據所指,從 2008 年至 2017 年,倫敦及其鄰近地區的總人口增加了 110 萬人,如今已突破 1,000 萬人口大關。

不過,經濟富強和人口增長並非倫敦城市景貌的全況。在另一邊廂,「更多人正收拾細軟,離開首都,前往英格蘭和威爾斯的其他城市,尋找別的出路」。

同樣是過去十年,離開倫敦的英國人,比起搬進倫敦的還要多出約 55 萬人。而這股趨勢,就跟美國許多大城市如紐約、邁阿密、芝加哥和洛杉磯所面對的情況不謀而合。

流失多 但整體人口不跌反升

遷離倫敦的人口增加,但整體人口不跌反升,主要是基於兩項因素。首先,是倫敦的自然出生率較高。在 2009 年到 2017 年,倫敦的總出生人口,就比死亡人數多 79 萬人。其次則是由於這十年期間,國際移民人口增加了 86 萬人,當中超過一半來自其他歐盟國家。在 2017 年,倫敦市民之中就有 360 萬人口於外國出生。

BBC 提到,倫敦的人口增減,與居民的年齡層有著極大關係。而觀察他們的年紀,則能進一步分析倫敦今日的城市狀況。

基本上,綜觀所有年齡組別,倫敦的人口進出趨勢皆全面向下,即是遷離倫敦的人數,幾乎都比搬進來的人多,只有 20 到 30 歲的年齡組別是唯一例外。這是由於倫敦作為首都,所提供的龐大就業市場吸引了全國各地 20 歲出頭的年輕人於畢業之後湧入,尋找發展機會。

相反,遷離倫敦的人口,則主要集中在 18 至 20 歲及 30 至 40 歲這兩個年齡組別。當 18 至 20 歲組別的年輕人一窩蜂離開倫敦之後,主要會搬到諾定咸、白禮頓或高雲地利(Coventry)等城市,顯然易見,是因為他們開始上大學,而上述城市都是英國著名的大學城市。

房價貴 年輕家庭遷離首都圈

另一方面,30 至 40 歲的組別,離開倫敦的人數與 4 歲以下組別相若,這意味著不少剛有孩子的年輕家庭,都傾向選擇離開房價高昂的首都地段,在倫敦以外尋找生活成本較低的新居所。而在超過 30 歲的倫敦人口中,儘管數量上有所減少,但離開的人數始終都是多於搬進來的。

不過,並不代表這些人完全離開了倫敦。跟遷出倫敦升讀大學的學生不同,許多年輕家庭的目標其實是搬到首都圈附近,屬於合適通勤距離內的城市。如 BBC 所指,該年紀組別有 3 分之 2 會留在「大東南(the Greater South East)」區 —— 即從修咸頓到米爾頓凱恩斯(Milton Keynes),並一直延伸到諾福克郡,這容許他們不需要住在倫敦,但仍然可以選擇位於倫敦的工作。

事實上,倫敦每日通勤人口多達 80 萬人,即是比利茲和布里斯托的全市人口還要多,這表明許多人都採用同樣方式在倫敦謀生。而這種人口流動趨勢,意味著倫敦雖能吸引大量年輕人前來,但同時讓許多人隨著成長而終於離開,也解釋了倫敦為何是一個平均年齡較低的英國城市。

倫敦的平均人口年齡為 36.5 歲,在全英國大城市(人口為 13.5 萬人以上)之中,屬排名第 6 的年輕人城市。排名頭 5 位則順序是斯勞、牛津、盧頓、劍橋和高雲地利,基於出生率高,或擁有龐大的大學學生人口,這幾個城市的平均人口年齡都界乎 33 歲至 36 歲,尤其在斯勞,更只有 1 成人口的年齡是超過 65 歲。與平均人口年齡最大的沃辛(Worthing)和黑池(Blackpool)相比,英國不同大城市的平均年齡相差近 10 歲,後者則屬於遠離首都圈,適合退休年齡人口的沿海城市。

相比英國所有城市,倫敦人口增減趨勢尤其獨特,亦表明了倫敦雖是全英國最發達的城市,但並不是所有年齡組別人口的最優先選擇,甚至在大部分時間都不是人們的首選,而是一個過渡性的暫居之地。

擁有年輕活力和大量工作機會的倫敦,吸引了學生和年輕的專業人士,這就催生了大量湧現的商店、酒吧和其他設施。但對年長一輩的居民來說,他們則逐漸渴望擁有更多空間,取代已不再追求的城市生活,因此許多人都搬了出去。

英國廣播公司形容,英國不同城市,具備了應付不同年齡層生活需要的特性。倫敦的發展正正提醒了當代人,城市之間的關係並非一個又一個的島嶼,在英國,市民會根據他們的生活階段,搬進或遷出。因此,城市發展的關鍵因素,未必完全在於向上發展,而更應該考慮如何興建出不同人口組別想居住的房屋類型,以及更有系統的交通運輸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