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ria Chung:洗碗嗰個都 Noma 出身

A+A-
由丹麥名廚 René Redzepi 主理、獲封「世界第一」的 Noma 餐廳。 圖片來源:KELD NAVNTOFT/AFP/Getty Images

有些事情,看不過眼,不平則鳴。

話說最近看到台灣一間新餐廳,以 Noma 廚神作招徠,睇真啲,原來是那位大廚。

我記得這個人,好幾年前,他在香港做過一輪的 pop up 餐廳,活動也是以他的背景作招徠。其實不用調查組記者去查證,只要用他的名字在網絡上搜尋一下,便能夠找到他的完整 CV。他在 Noma 做過 6 個月的初級廚師,以及在其他兩間名廚開的餐廳做過一兩年,便用這個來做生招牌,後來他在全球的 pop up 活動好像辦得不錯。我在香港吃過他的菜式,老實講,用 Noma 這個名銜,未免用得太盡了吧,連菜式的外貌、做法也十分相似,但是功力未達兩成。那個 beeswax 包著的貝殼、松葉載著炸雞,擺明是 5/6/7 年前,Noma、英國 The Clove Club 的賣相。當時要來「照騙」一下,還有點看頭,今時今日還用差不多的手法就擺明是冇進步。

觀乎台灣餐廳的出品,他似乎也沒有故步自封,看來還是不錯啦。不過我想討論的地方,並非他的廚功,而是這個用名牌餐廳堆砌 CV 的現象。我遇過很多大廚,他們都不約而同感嘆,現在的年輕大廚,每間米芝蓮餐廳都做一兩年,甚至幾個月,然後告訴投資者,我有多少個星級履歷,Marketer 和公關也覺得有賣點可以 sell,結果是吹捧了一班根基不穩固而又急於上位的廚師。

這位大廚起碼做了半年,我就見過有些所謂廚師,去另一間餐廳觀摩一下,做一兩星期,𠜱薯仔皮,便把它寫在自己的簡介裡。總之 Drop the name,愈多愈好,反正一定有些人,不明所以,一看就信。現在社交媒體的年代,基本上查一下,很快便知道,你有沒有充大頭鬼。這樣推自己出來的人,會感到尷尬嗎?可能為了公關工作,難免要「搵啲嘢做賣點」,不過我就覺得做人腳踏實地,心裡面應該安穩一點。不過,另外一個我卻在想,等我都去 Noma 洗吓碗,跟住返來,自我簡介唔同晒:

國際級飲食大師 René Redzepi 的大弟子,出身全球最佳餐廳 Noma,曾在多間米芝蓮餐廳洗碗,是飲食界的超新星,擅長摩登料理,主打丹麥廣東菜,招牌菜式包括丹麥曲奇餅底蛋撻、麋鹿豬肉丸燒賣、肉桂叉燒 liquorish 菠蘿包……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Gloria Chung(鍾詠嫻),飲食及旅遊記者、博客、食物造型師,對世界飲食文化充滿好奇,深信吃不止是兩秒的口腹之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