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常:人間詞話 —— 因為放下,所以懂得

A+A-
王國維「人間詞話」書封。

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讀著這個出自唐代詩人賈島的著名詩作,讓我想起不少學習藝術過程中的片段。

是的,自古以來藝術都是一門十分「小眾(niche)」的玩意,但當你嘗試開啟第一道門時,你便會驚覺這門學問是多麼的深不可測。就在我們開始為這個「深深深幾許」的庭院而感到有點迷茫(confused)或迷失(lost)的時候,也會想尋找賈島所說的「師父」,希望有一個人可以給我們指點迷津吧。但奈何,我們往往在茫茫藝海中不知如何是好,最後是空餘「雲深不知處」的惘然和慨嘆。

這個時候,我常常會提議朋友:不妨暫且放下藝術,並嘗試從其他途徑增進自己的知識、眼光、修養。說不定,這樣或會令日後「升級」後的自己更懂得或更接近藝術?而根據筆者的經驗,其中一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從中國詩詞入手。

說到中國詩詞,王國維(1877 – 1927)的一部重要文學批評著作「人間詞話」是不可不提的。書中有不少有關中國古代詩詞的評論,也在我這些年來學習藝術的過程中產生過不同程度的啟發。

美國藝術家 Jackson Pollock 於 1950 年的作品 One: Number 31, 1950。 圖片來源:2019 Pollock-Krasner Foundation/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先來「人間詞話」第一章:「『詩.蒹葭』一篇最得風人深致。晏同敘之『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意頗近之。但一灑落,一悲壯爾。」雖則王國維是在評論「詩經」和北宋詞人晏殊的文字,但當我在多年前讀到此句並有意無意間記在心頭,然後再在某年某月的某個展覽遇上美國藝術家 Jackson Pollock (1912 – 1956)揮灑自如的抽象表現筆觸和英國藝術家 Francis Bacon(1909 – 1992)驚世駭俗的肖像畫後,我仿佛更視覺地、立體地,和深刻地體會到王國維口中的「灑落」和「悲壯」究竟是甚麼一回事。

張大千「桃源圖」(20 世紀 80 年代初,潑墨潑彩紙本)。

再來「人間詞話」第三章:「太白純以氣象勝。『西風殘照,漢家陵闕』,寥寥八字,遂關千古登臨之口。後世唯範文正之『漁家傲』、夏英公之『喜遷鶯』,差足繼武,然氣象已不逮矣。」從中我又學到,是的,有時睇畫睇的,就是比較誰作品中的「氣象」更宏大更有氣勢吧。例如,北宋大畫家范寬(950 – 1032)的「谿山行旅圖」,以至近代張大千(1899 – 1983)的大寫意潑墨,不就是以獨有千古的氣象取勝?作為台北故宮的第一號國寶,十年未必露一面的「谿山行旅圖」,我們一般觀眾或許不容易看到,但說到張大千,想看他的作品就容易多了。適逢張氏 120 週年誕辰紀念,由香港蘇富比策劃、臺北羲之堂協辦之「無象之象:張大千精品展」,將於下月中開始在蘇富比藝術空間公開展出,匯集這位 20 世紀書畫大家不同時期的代表作近 60 件,部分為首次公開展出,殊為難得。各位有興趣的話可到時參觀。

再來「人間詞話」第七章:「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寫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辭脫口而出無矯揉裝束之態。以其所見者真,所知者深也。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百不失一。」沁人心脾、豁人耳目、不矯揉造作、情真、意深等等…… 這些王國維用來評論中國偉大詞家的語句,我們作為後學也可多多學習和吸收,看看有哪些值得或適合我們借來形容和解讀在當下時空看見的各種藝術作品。如王國維說的:「此借古人之境界為我之境界者也。」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前佳士得美術學院亞洲課程主管,現為獨立藝術顧問。夢想成為一個快樂的「修藏家」,相信藝術收藏只是手段,在欣賞藝術的過程中令自己成為一個更有修養的人才是真正的人生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