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過剩與警察國家的誕生:當警隊成為一門大生意

A+A-
在徳國北萊茵-西法倫,一名警察正展示新購入的平治警車配備。 圖片來源:Marius Becker//picture alliance via Getty Images

由香港政府針對反送中運動,到西班牙政府對加泰隆尼亞獨派示威武力鎮壓,再到之前美國牽頭全球反恐戰爭,種種跡象都顯示世界各國有走向警察國家的趨勢,例如警察在裝備、訓練、思維都變得軍事化;在生活各方面,尤其網絡平台上,監控變得愈來愈嚴密;警察濫權問題亦在惡化,成為法律制度以外的特權階級。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的社會學大師 William I. Robinson,去年於社會學學術期刊 Critical Sociology 撰文,以左翼政治經濟,分析為甚麼警察國家現象直捲全球。

Robinson 在文中引用了一個馬克思經濟學的重要概念 ——「過度積累」(Over-accumulation)。資本主義制度要不斷保持增長,才能夠維持利潤和就業機會,資本家和政府為此不斷擴張生產規模和效率,例如透過全球分工來節省成本。可是,經濟發展到某個位,會出現結構性矛盾,市場增長追不上生產速度,引致產能過剩,商品和資本過度積累,繼而通貨緊縮,貨幣和貨品貶值,失業問題浮現,政府認受性破產,最終令社會和政治不穩。30 年代的全球經濟大蕭條,到近世代的亞洲金融風暴和 2008 年金融海嘯,都是過度積累引發的危機。整個資本主義制度面對危機的時候,會透過社會乃至軍事衝突,消弭矛盾,使各種制度結構重整,重構階級關係和利益分配,把整個資本積累過程穩定下來,再度維持經濟發展和擴張。

然而,Robinson 指出,現時世界經濟的結構問題前所未有地惡劣,已經不單是重新調整利益分配就可以解決。例如我們的生態系統已快到極限,難以持續支撐經濟活動;全球階級矛盾也史無前例地尖銳,全球 1% 最富有的人掌握世界超過一半的財富;另一方面,世界各地能夠開放的地方已經買少見少,經濟規模再難擴充。為了解決新一波的結構矛盾,Robinson 觀察到一個他稱為「全球警察國家」(Global Police State)的現象。

這個現象有三個面向,首先是警察軍備擴張,社會監控和鎮壓體系變得日趨完備;第二是全球的政治制度變得法西斯化,斯諾登案便反映了,政府在電子世代的監控手段變得毛孔不入,監管市民生活的每一步;第三是 Robinson 原創的「軍事化累積」(Militarized Accumulation)理論,警察擴張不單背負政治和軍事鎮壓的作用,還有維持資本主義擴張的使命。警隊的警備開支成為大生意,一個不斷增長的投資項目。最可怕是政府會不斷製造「投資需要」,由全球反恐戰、禁毒戰(War on Drug),以及對各地社會運動的武力鎮壓,全球警察國家由此誕生。

翻查資料,2017 年,美國各地的警隊部門總開支,便高達 1,000 億美元。至於 2018/19 年度,英國在英格蘭和威爾士的警隊預算也高達 123 億英鎊。到我們身處的香港,今年 3 月的財政預算案就公佈,於 2019/20 年度,預算開支近 207 億,較去年度增加 3.9%。亦是歷來首次突破 200 億元,當時仍未爆發逃犯條例風波,預料警察「開支需求」未來只會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