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最佳電影會是……「上流寄生族」?

A+A-
奉俊昊執導的電影「上流寄生族」在北美好評如潮,獲洛杉磯影評人協會及多倫多影評人協會頒發最佳作品獎,並獲美國國家評論協會及亞特蘭大影評人協會選為最佳外語片。 圖片來源:Chung Sung-Jun/Getty Images

商業與藝術不能共存?韓國電影「上流寄生族(기생충)」怕是最好的反駁。這部以黑色幽默手法反映貧富懸殊的作品,集娛樂、懸疑和諷刺於一身,先贏得康城影展的最高殊榮,其後得到亞洲觀眾的喜愛。在美國公映至今兩個月,影評家和電影迷同樣讚口不絕,本周更獲提名今屆金球獎 3 項大獎。這是否代表明年奧斯卡的最佳電影,亦會是其囊中物?

在其他對手忙著把參賽影片的 DVD,寄到主辦單位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會的會員手上時,「上流寄生族」的美國發行商 NEON 卻打算臨近聖誕才發動攻勢。聯合創辦人 Tom Quinn 解釋:「此舉非常有目的性。戲院這樣一個集體環境,正是我們希望會員觀賞這部電影的地方。」管理層希望,會員放映會的高質觀影體驗,足以彌補相對較少的曝光機會。

有麝自然香,「上流寄生族」也確有這份實力,如今不只在「最佳國際電影」一獎呼聲甚高,更有預測它將成為奥斯卡創辦 92 年來首部獲頒「最佳電影」的外語片。電視頻道 Turner Classic Movies 的主持兼資深奥斯卡分析員 Dave Karger 認為:「假如『上流寄生族』能夠勝出,將會徹底提高對最佳電影的期望。」他和一些人相信,這會成為日漸全球化的電影業一個標誌性時刻,顯示荷里活至少在外銷的同時,致力引入外國作品。

但若真如此,估計亦會令部分觀察員和對手抱怨會員的選擇遠離大眾口味。Karger 和很多專家也承認,「上流寄生族」要贏得最高殊榮確有難度,但他指若電影下月能獲提名,本身已是一項壯舉。事實上,過去只有 11 部外語片獲提名最佳電影,平均近 10 年才有 1 套。自 10 月在美上映的「上流寄生族」,似乎注定會是小眾戲劇,想要更受注目,也要寄望日後在串流平台登場。但情況很快就出現轉機。

「上流寄生族」在美國上映前已獲影評讚好,成為作品的最佳宣傳。 圖片來源:NEON/Twitter

電影在美國上畫之前,已在社交媒體引起極大討論,尤其是向來並非外語片主要觀眾層的年輕人。洛杉磯和紐約率先售罄門票,其他城市的戲院亦隨之爆滿。直至上週,美國票房已達 1,800 萬美元,比今年任何一套在美上映的外語片都要翻倍。預計最終票房甚至可達 2,500 萬美元或以上,在外語片、尤其是非西班牙語電影當中絕無僅有。對上一套有此佳績的作品,已是 18 年前的法國愛情電影「天使愛美麗(Amelie)」。

獎項預測網站 Gold Derby 公佈,「上流寄生族」現為最佳電影的第五熱門,跑出的機會率是 10%,僅比領先的「愛爾蘭人(The Irishman)」落後 3%。NEON 聘用 Cinetic Media 設計和執行針對會員的宣傳攻勢,現正嘗試強調集體觀賞的體驗。他們在紐約和洛杉磯為會員舉行大量試映會,有信心電影在群體觀眾當中更為震撼,因為笑點、轉折及驚訝會被放大。在講解故事時,他們更提及戲中上流與基層差之千里的社會色彩,正好呼應民主黨人的總統提名戰中辯論的收入不均。

回顧奧斯卡歷史,外語片想要角逐最佳電影,往往是場苦戰,因為它既有個別獎項供其競逐,很多會員對於演員和製作團隊亦欠缺認識。然而,「上流寄生族」在各大頒獎典禮受到追捧,成為全球化時代的一個標誌。奧斯卡已經朝向國際化,曾獲提名最佳電影的 11 套外語片,超過一半都是過去 20 年內的作品。

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會近年加倍努力達至多元,兩年內新增近 20% 會員,主要來自其他國家。該會又指,今年增加的會員當中,接近 3 分 1 是有色人種。此舉有助西語電影「羅馬(Rome)」在上屆成為大熱,獲提名最佳電影並贏得最佳導演殊榮。此外,一些較為廣泛的因素亦有影響。索尼經典影片聯合總裁、曾參與製作「愛(Amour)」和「卧虎藏龍」的 Tom Bernard 則認為:「人們不再認為字幕是種阻礙。」

觀眾對字幕的抗拒減少,成為外語片突圍而出的一大助力。 圖片來源:NEON/YouTube

有專家表示,「上流寄生族」比「羅馬」更有機會贏得最佳電影一獎。因為後者由 Netflix 製作,在戲院僅作有限度上映,令一些會員有所卻步,而前者作為一套懸疑商業片,比黑白藝術電影要容易「入口」。現時「上流寄生族」不只成為奧斯卡奪獎的大熱,也是韓國電影迷你熱潮的一部分,令人回顧昔日的高質電影,亦增加人們對串流平台上南韓電影的興趣。

NEON 在美國上映的方針是「從小到大」,首先只有紐約和洛磯山的 3 間戲院放映,而非如需求高的藝術電影那樣,通常在 4 至 5 間戲院放映。這樣可以製造稀有感,引起人們的期待。Quinn 表示:「我們希望營造出排長龍、舉辦盛事的感覺。」這樣亦提高了「平均每院觀影人數」,賦予一種流行現象之感。事實上,此作的平均每院票房高於「復仇者聯盟 4:終局之戰(Avengers: Endgame)」,衍生出大量有利的報道,結果吸引更多觀眾。

有來自競爭對手的行政人員表示:「當中稍為操作才得到這個成就。但要推銷一部獨立電影,你得使盡所有招數,而且要是一部人們真正想看的電影。」Bernard 則認為,無論最終「上流寄生族」能否在奧斯卡贏得獎項,這套電影已經取得非比尋常的成就。「一部獨立外語片但得到大片級的注意,這實在不易辦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