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眼:關於「魔雪奇緣」與是枝裕和的二三事

A+A-
有消息表示,迪士尼神作「魔雪奇緣」為覆蓋有關華特迪士尼江湖小道傳聞的「洗底」之作;圖為劇照。

本身其實沒多大意欲去看迪士尼近年的神作「魔雪奇緣(Frozen)」,第一集沒看,第二集也提不起興趣,直到朋友 S 跟我說了一件關於 Frozen 的江湖傳聞,突然就覺得有點意思了。

據不知哪裡傳來的秘聞,迪士尼之所以開拍 Frozen,而且不惜工本,鋪天蓋地為電影做盡宣傳,其實是為了「洗底」。是 literally 的「洗底」。事關迪士尼創辦人華特迪士尼過身的時候,當年盛傳,富可敵國的他其實並未真正死去,只是將其即將死去的肉體冷凍保存,留待將來醫學科技發展到能夠醫好其病的時候,再將他還原救治。還有傳華特迪士尼的「屍體」就陳放在迪士尼樂園的地下室裡。現實版本的睡公主和城堡,原來是一代企業家的長生不死大計。

姑勿論是真是假,又據聞,在過去一段長時間,互聯網上充斥著太多無法 fact check、有關華特迪士尼未死的消息,尤其是搜尋「Disney」和「Frozen」這兩個關鍵字,就會找到上述的江湖小道傳聞,令迪士尼管理層感到相當煩惱。在中國,事情當然好辦,將這兩個關鍵字列為禁止搜尋條目就可以了,但在美國以至全球,要「刪去」條目並非易事,於是迪士尼想到一個最花錢、但最有效的方法。拍一部叫「Frozen」的電影。

而迪士尼計劃相當成功,他們除了開拓出一部票房大賣的 Frozen,贏盡全球女孩子歡心之外,現在搜尋「Disney」和「Frozen」,都只會找到女主角 Elsa,而華特迪士尼被凍屍於地下室的傳聞則完全被「洗底」消失了。

這個無法查證真偽的傳聞,雖然令 Frozen 變得有點意思了,但還是沒有令我產生多少入場看戲的衝動,不過,倒想起了兩個最近看過的故事。

日劇「世界奇妙物語」秋季特別版中,某大企業家患上絕症,毅然決定將自己變成「睡公主」,等待特效藥成功開發之後再將自己「喚醒」;圖為劇照。

其中一個是近期播出的最新一輯日劇「世界奇妙物語(世にも奇妙な物語)」。這部日劇版的「黑鏡」,開播接近廿年,不時都有些耐人尋味的科幻短篇佳作,近作有一,故事幾乎就跟 Frozen 和華特迪士尼的傳聞一樣,某大企業家不幸患上絕症,毅然決定將自己變成「睡公主」,等待特效藥成功開發之後再將自己「喚醒」。還多了一個奇特的設定,睡眠途中只能被「喚醒」三次,每次只能暫時清醒一天。故事就圍繞這位富豪等待迎接長生不死,卻被兒子「不幸」地「吵醒」的三次經歷。前兩次其實不太重要,都是關於兒子不生性,連累公司倒閉又因婚外情要打官司等,需要父親出面處理。但第三次則很特別,當時已屆中年的兒子,用掉最後一個機會將父親叫醒,原因是他那天生日,想父親跟他們一家三口吃一頓飯。由於家道中落,兒子原來早已搬到破爛的小公寓生活,日子清貧。而這一年生日為何要特別叫醒父親?父親最後又是否如願以償治好絕症?還是留待有心人自行追劇好了。

而第三個故事,就更出乎意料了。入場之前幾乎從沒想過,這段江湖傳聞、科幻情節,居然會跟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新作扯上關係。

是枝裕和最近進軍法國,拍攝外語片「真實芳言」,故事裡戲中戲的女主角因為患有不治之症而搬到外太空生活,但其生長時間會停止,她的女兒逐漸比她「年長」;圖為電影劇照。

從康城影展摘下最佳導演之後,是枝裕和揚威國際,亦順勢首次進軍法國,拍攝外語片「真實芳言(The Truth)」。雖然新作離開了日本、主角不再是父子,而是一對法國母女(由嘉芙蓮丹露和茱麗葉庇洛仙兩位影后主演),但熟悉其作品風格的話,對他念茲在茲地關注的家族血緣糾結,都不會陌生。「真實芳言」的故事還稍有一點後設味道,嘉芙蓮丹露飾演的老牌演員,外表風光,私底下生活當然不甚如意,與丈夫離異多時,與茱麗葉庇洛仙飾演的女兒更是關係惡劣。就在女兒剛要跟母親算帳時,母親同時接下一部電影。而且,跟戲中母女關係恰怡相反,戲中戲裡面,她就以七旬高齡飾演一名廿多歲女子的「女兒」。

這部有如「奇幻逆緣」的戲中戲,背後的科幻設定是這樣的:女主角因為患有不治之症,在地球環境中無法存活,需要搬到外太空生活。每隔七年,她才可以回到地球見女兒一面。然而,在外太空環境中,人類的生長時間就會停止,因此,無論地球時間相距多久,女主角都是一個不老的生命,她就以凍齡的姿態,看著女兒從一個小女孩,變成一名少女、成年女性、中年以及晚年。嘉芙蓮丹露於戲中戲飾演的「女兒」,就是在最遙遠的未來,她看著年輕的她,像女兒的母親;但她看著年老的她,又像母親的女兒。從是枝裕和舊作「如父如子/誰調換了我的父親」延續至今日的如母如女,儘管換了故事舞台,多了一些過去不常見的科幻情節和多重敘事結構,但是枝裕和作品裡經營的倫理,仍跟過去一脈相承。

「真實芳言」不算是是枝裕和相當成功的作品,以日本的電影美學及敘事風格拍攝法國電影,無疑有點水土不服,大抵跟導演的期許有些落差,駕馭法國演員的經驗亦有待改進(而且不是別人,是法國新浪潮的代表,拍過杜魯福和華妲的影后嘉芙蓮丹露),電影倒不是特別讓人驚喜,但這三個幾乎發生在同一時間的三個故事,尤其放在今日家庭撕裂、兩代人代溝變得愈來愈寬的香港,卻彷彿更有戲中戲的意味,似乎對我暗示了甚麼。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專欄作家、文藝雜誌主編。旅居台北多年,曾獲香港中文文學創作獎冠軍、青年文學獎等。已出版長篇小說包括「廢氣團」、「沼氣團」、「小霸王」、「赤神傳」及短篇集「紙烏鴉」、「獅人鳳」。

http://www.facebook.com/a38rede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