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美伊「無戰事」令人失望了?

A+A-
美國用無人機發射「地獄火」導彈擊殺蘇萊馬尼,大批伊朗人出席喪禮。 圖片來源:路透社

2020 年頭一個星期,好像過山車一樣緊張刺激:美國用無人機發射「地獄火」導彈,炸死伊朗的第二號人物蘇萊馬尼,伊朗「民情」激憤,事先張揚報復,美國則宣佈沒有人員傷亡。許多好戰投機等著看戲,或者希望美國轉移注意力的人頓時悵然若失,他們引頸期待的這場戰事,雖然雷聲隆隆,幾乎沒有雨點,便吿結束。

不出所料,許多正義感爆炸的人都怒斥美國「暗殺」蘇萊馬尼,行跡卑鄙,非大國所為。在他們眼裡,「大國」應該是任打唔嬲,總之無論發生甚麼事,面對甚麼人,都只能和理非,保持鎮靜風度,否則就沒有「大國」的資格 —— 簡直是來自火星的邏輯。

這種觀點不值一哂,但「暗殺」這個詞值得討論。

說來也巧,英文「暗殺」(assassin)一詞,便源起古代波斯和敍利亞,是一個異端派別,按照「文化多元」的思維方式,說暗殺是該地區的一種傳統文化,也不為過。但是暗殺有個前提,即目標蒙在鼓裡,沒有防備,根本不知道自己身處險境,因此暗殺行動才能造成恐怖主義色彩,譬如說,第一次世界大戰被暗殺的奧國王儲夫婦。

王儲做夢也想不到有人要暗殺自己,還帶著愛妻坐開篷車巡遊,滿心歡喜接受當地人的敬禮。美國前總統甘迺迪也是一樣,車隊沿路幾乎不設防,圍觀的民眾都是在近距離歡呼,這些不幸死於暗槍的人,本來也沒有料到自己會有如此下場。

但是伊朗的蘇萊馬尼,不可能不知道自己有甚麼風險吧。這種人和誰見面,和誰說話,到哪裡去,必然是行蹤絕秘,保安森嚴。用俗話說,這種人過的是「刀尖上舔血,腦袋綁在腰上」的日子,必然深知自己隨時性命不保。

因此這不能叫暗殺,而是一次軍事行動的完成。美國官方稱行動是 “to terminate his life”,而不是簡單的 “to kill him”,這兩種表述有何修辭學的分別,大家可以自己品味一下。

就在美國總統全國講話的前夕,有香港網民急不可待,表示美國總統面對伊朗威脅報復,不要廢話,只需下令:「來人,幫我送一份民主套餐給伊朗!」關於這次「美伊局勢」的各種評論,這句戲言最為切中要害:即「民主」到底有沒有得送?

看看出席蘇萊馬尼喪禮的群眾,浩浩蕩蕩,站滿整座大橋的震撼畫面,以及在伊朗駐華大使館官方微博底下的留言;又有多少人相信伊朗官方新聞社發佈「美軍死亡 80 人,傷 200 人」的消息而歡呼?你能肯定這份「民主套餐」能送得出去嗎?

自由和民主,都不是禮物,和愛情有點相像,都是無法餽贈的,必須是發自內心的渴望和追求,才有機會得到。

可幸的是還有小禮物可以送,譬如這種符合修辭和字面雙重意義的「斬首行動」,定點清除,像手術刀一樣精確。此一技術突破,顯然會在某程度上造成戰爭思維的轉變:即過去那些動輒高喊「不惜一切代價」的聲音,大概會安靜下來 —— 他們可從來沒有想過,所謂的「一切代價」居然有自己一份。

2016 年的一枚「地獄火」導彈。 圖片來源:John Moore/Getty Images

P.S. 擊殺蘇萊馬尼的導彈「地獄火」(Hellfire),中國媒體音譯為「海爾法」。純粹從翻譯角度,為何要取難捨易,故意造成語文的隔膜感,令人好奇:是不是「地獄火」的名字不符合無神論的口味?還是說為了避邪,寫成「海爾法」的樣子,便可以當「地獄火」不存在?無論如何,親身感受過「地獄火」滋味的壞蛋,都已經下地獄了,值得高興。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