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控疾病的兩難:要私隱還是公眾安全?

A+A-
1 月 31 日,河北省邯鄲市鄭灣村,一名義工正遙控航拍機。 圖片來源:路透社

近來,網絡流傳多段讓人啼笑皆非的短片:中國公安用航拍機和揚聲器呼籲路人戴口罩,被點名的人亦乖乖聽從吩咐。乍看之下,有關做法能即時保障公共衛生,但有香港和澳洲學者擔憂,疫症之後,社會監控的情況將變得更明目張膽,甚至被合理化,個人私隱和公眾安全的權衡,或有另一番掙扎。

「環球時報」日前在 Twitter 上發佈短片:不論是城市還是鄉村,皆有官方人員使用航拍機觀察居民的舉動,一旦看見清晰的五官,便作出溫馨提示「沒戴口罩就不要外出」、「沒事別出門」、「趕緊回家」等,以策安全。中國的監控網絡近年一直為人詬病:閉路電視、人臉識別系統、大數據庫,再加上 5G 通訊技術,平民百姓的行蹤即時無所遁形。然而,侵犯私隱的科技反倒在疫症期間大派用場。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上月,1 名武肺患者曾乘搭地鐵在南京市內四處遊歷,當局獲悉後僅用數分鐘便重組出他當天的完整行程,並呼籲到過相同地點的人多加留意自己的身體狀況;重慶石柱縣政府利用大數據追蹤超過 5,500 名於新年期間到埗的湖北人,並成功使一半人在家中自我隔離;在浙江省,有患者否認曾與武漢人接觸,但當局翻查大數據後發現,他曾跟 3 名武漢人作交流……

「中國有龐大的能力和資源分析大數據,令『接觸者追蹤(contact tracing)』的工作更為快捷,更有效率。」墨爾本大學工程系教授 Nic Geard 說。相比起其他國家的做法,要索取病患的詳細行程,就只能透過盤問和靠病人坦白。大數據的存在等同「天眼」,不論你怎樣隱瞞,它都知道真相。

不過,Geard 警告如此做法會過分侵犯個人私隱:「他們收集的數據十分詳盡,甚至能『仿造』出跟你一模一樣的身分。」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朱巍不認同 Geard 的說法,他認為非常時期應採取非常手段:「在威脅公眾安全的事件當中,犧牲個人私隱換取社會利益也是可以的。」

「犧牲小我,完成大我」,香港中文大學客座教授林和立擔心情況會一去不復返。「武漢肺炎令中國有正當理由加強監控社會。」他接受英國「衛報」訪問時說:「疫症過後,我們肯定會看到更嚴密、更高科技的措施來監控人們和傳媒,而這只會愈來愈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