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如何將環保與傳統思想結合?

A+A-
日本提倡「勿體無」文化,鼓勵人們獨立衡量每樣物品的價值,減少資源浪費。

提起環保,不外乎是環保袋、不銹鋼飲管、飯盒等替代品。但市面上充斥用完即棄包裝的產品,個人成效似乎微乎其微。除此之外還有其他辦法嗎?日本就有提倡「勿體無(勿体無い)」的文化,用尊敬的心認識資源的價值,從而達到零浪費的真諦。

對事物的感恩之情

勿體無於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也是日本幾個世紀以來對於浪費的訓誡。它來自傳統佛教文化,代表物體與持有者之間的聯繫。它鼓勵人們看透即棄文化,專注於物品本質,並獨立衡量每樣物品的價值。2005 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Warangi Maathai 得知此概念後發起「勿體無運動(Mottainai campaign)」,增加對資源的尊重以減少浪費。

「勿體無運動」負責人七井辰男解釋:「『勿體(もったい)』源自佛教一詞,意指事物的本質。它可用於世間上所有事物,表示物體並非孤立存在,而是互相連接的。『無(ない)』是一種否定。因此『勿體無』表達當生物與非生物的實體失去聯繫時,所產生的悲傷之情。」

2006 年,聯合國人權理事會(United Nations Human Rights Council)的成立演講中,Maathai 舉例說明人權與環保之間的聯繫,並指出人類對地球資源的貪婪是「大多數衝突的根源」。她提到在日本學到「勿體無」一詞,與其「感激,不浪費及欣賞有限資源」的教誨,又鼓勵將第 4 個 R,尊重(Respect)加入環保口號 3R(Reduce,Reuse,Recycle)中。

將勿體無精神發揚光大

雖然日本人均塑膠廢物的生產排名世界第二,但近年來仍積極推出相應的環保政策。先前日本宣佈將透過奧運會及殘奧會推廣可持續發展及勿體無文化,包括使用可再生能源、充分利用現有體育館和交通系統,及推行減碳計劃等。此外,日本還計劃使用再生塑膠建造儀式講台,及使用回收金屬製造 5,000 枚奧運獎牌。

勿體無文化更傳入世界各地,越南每年舉辦「勿體無節」,為孤兒及交通事故受害者等弱勢社群籌募資金;2016 年,洛杉磯小東京社區規劃重建,亦使用勿體無作為社區主題。

為加強孩子對於勿體無概念的認識,組織舉辦了專門給孩子參加的跳蚤市場。該市場不允許父母入場,孩童可投攤買賣玩具及衣物,而販售價格不高於 500 日元(約 38 港元)。七井解釋:「孩子是關鍵。他們知道未來將受到威脅,因此我們必須盡力幫助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