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 10 分鐘有 1 人喪生:疫症肆虐下的伊朗煉獄

A+A-
3 月 24 日,伊朗記者 Abdollah Zavieh 因武漢肺炎離世,身穿保護衣的工作人員於德黑蘭為其下葬。 圖片來源:路透社

武漢肺炎肆虐全球,隨著西方多國疫情升溫,傳媒鏡頭也隨之轉向,但其實率先受害的伊朗,疫情至今仍然失控,衛生部發言人日前更證實,當地平均每 10 分鐘就有 1 人死於武漢肺炎;原本喜氣洋洋的波斯新年,今年也籠罩著死亡氣息。究竟目前伊朗處於甚麼境況?失控的疫情又如何改變民情?

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整理的最新數據,截至 3 月 25 日為止,伊朗確診武漢肺炎人數超過 24,800 人、逾 1,900 人死亡,每日新增病例逾千,確診人數穩步上升,完全沒有減緩跡象。上星期的波斯新年除夕,伊朗衛生部公共關係主管 Kianush Jahanpur 便在 Twitter 警告,如今全國平均每小時有 50 人確診,每 10 分鐘便有 1 人因此死亡,具體說明了疫情的失控程度。

為遏止疫情惡化,總統魯哈尼(Hassan Rouhani)早前下令商場和巴刹市場關閉 15 日,只有藥房和雜貨店獲豁免,令城鎮一片冷清。身在首都德黑蘭的知名伊朗裔攝影師 Newsha Tavakolian 在「國家地理」雜誌談到,隨著政府呼籲民眾留在家中隔離,車水馬龍的大街已空無一人;今年 3 月 20 日開始的波斯新年(Nowruz),原意是慶祝「光明戰勝黑暗」,今年也黯然失色。

她透露,自己最愛的叔叔,如今也感染了武漢肺炎,但醫院內人滿為患,病床已遍及停車場和體育館,叔叔也只能留在家中隔離。醫生為他處方藥物後忠告:「留在家中,不要隨處走動,或者你能夠活下來。」她埋怨政府未有做好防疫,如今只能疲於奔命抑制疫情,大家都看不到危機的盡頭,奈何總有些人依然掉以輕心,繼續聚會和國內旅遊。

中國是救星還是災星?

波斯新年期間,消防員在德黑蘭街頭進行消毒。 圖片來源:路透社

傳統上,每逢長達半個月的波斯新年,伊朗家庭都會到裏海及其他國內名勝旅遊,有見及此,政府早在新年前呼籲民眾不要出行。可惜一場「伊朗式春運潮」還是如期出現,不少民眾依舊趁新年假期旅行,主要幹道水洩不通,德黑蘭前往什葉派聖地庫姆(Qom)路上更驚現長長車龍。由於庫姆為伊朗疫情的「震央」,相關照片在社交媒體上廣傳後,旋即引起網民非議,無數伊朗人指責同胞罔顧疫情、累人累己。

人民未有聽從政府呼籲的同時,政府也被指責防疫未夠果斷,譬如庫姆城爆發疫情後,仍未即時關閉法蒂瑪聖陵(Fatima Masumeh Shrine),讓什葉派信徒繼續朝聖,間接使病毒廣播全國乃至中東各國,到 3 月 16 日疫情徹底失控才宣佈關閉,此舉竟又惹怒宗教保守派。如今新年旺季到臨,政府又未有回應封城的訴求,另一座什葉派聖城馬什哈德(Mashhad)的市長便不諱言,中央政府拒絕封城將要釀成「人為災難」。

市場上口罩及防疫物資嚴重短缺,伊朗人同樣歸咎於政府不力。雖然中國作為伊朗盟友,是少數向伊朗伸出援手的國家,但中國人傳入病毒的指控早就甚囂塵上,社交媒體更流傳說法,指責物資短缺的根本原因,其實是政府向中國捐贈數百萬個口罩;亦有指中國商人從伊朗大規模搜購口罩,導致市場供不應求。政府事後才亡羊補牢,禁止口罩出口 3 個月,並促請口罩廠加快生產。

對於民間的批評,伊朗政府另有一套辯解 —— 美國持續的經濟制裁。外交部長 Mohammad Javad Zarif 直斥美國制裁是「經濟恐怖主義」,嚴重削弱伊朗的醫療救援能力。美國聲稱人道物資不受制裁所限,伊朗卻反駁,在實際操作層面上,即使私營企業願意進行買賣,很多銀行都不敢冒險受理交易。

醫療專業或動搖權力結構

與此同時,疫情開始動搖伊朗原來的政治權力結構,政府與醫療專業的聲望更是此消彼長。法國國際關係暨戰略研究院(IRIS)伊朗專家 Thierry Coville 觀察發現,在美伊緊張的國際情勢下,政府起初盡力避免示弱,但隨著疫情失控,愈來愈多醫療專業能夠公開伊朗實況:「政府開始意識到必須要讓專家說話。」

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Ali Khamenei)取消原訂於月初的新年演說,改於上星期發表電視講話,同樣花上大篇幅嘉許前線醫護人員。他形容伊朗經歷了「動蕩」的一年,感激醫院的醫護、助理及職員為抗疫努力:「他們的犧牲奉獻,甚至叫外國人不得不欽佩。」

在 1979 年伊朗革命後的 30 年間,很多伊朗醫生埋首改善農村醫療,降低嬰兒夭折及產婦死亡率,成績接近發達國家水平,為醫護專業贏得德高望重的地位。在今次抗疫的前線上,即使醫療物資短缺,但年輕醫護依然展現出敬業精神,如今更在伊朗國內被奉為英雄。

維珍尼亞理工大學(Virginia Tech)的伊朗裔經濟學教授 Djavad Salehi-Isfahani 在「外交」雜誌分析,疫情將可能長遠改變伊朗權力結構,令專業階層進一步抬頭。醫護階層事後會否要求享有更多社會、政治及經濟權利?他們又會否被建制吸納?對於伊朗現時執掌政權的保守派而言,如何有限度分享權力,將是一道難題。

在 1980 年代爆發兩伊戰爭期間,年輕革命分子前仆後繼,成功抵禦伊拉克入侵,事後都得以分享權力;今次抗疫戰爭上,被捧為「保家衛國」英雄的醫護專業,能否改變伊朗國內的權力平衡,將是拭目以待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