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yashi:人血饅頭經濟圈

A+A-
從反送中運動開始,就有不少商店和餐廳挺身而出作支持。 圖片來源:Aidan Marzo/SOPA Images/LightRocket via Getty Images

魯迅的「藥」是中學必修課文,講述革命家起義失敗,被清政府處死,但愚昧的民眾無法理解革命家的犧牲,反而相信沾了人血的饅頭可以醫治肺癆病,千方百計找人血饅頭來吃,結果革命家的鮮血只成就了愚民的迷信。魯迅的「人血饅頭」是為了嘲諷國民的愚蠢,但後來引伸成「以他人的不幸來獲利」的意思。

自從香港人在去年流血流得厲害,大家開始注重「人血饅頭」的問題,而有關議題真正進入大眾目光的時刻,與「顏色經濟圈」的冒起重疊。饅頭一個個的賣,是家庭料理;但一盤盤的賣,就是食品產業。經濟活動、政治立場、加上道德價值,三者扣連起來不太順利,主因是在頗多人眼中,「賺錢」已經是不道德,賠錢助人才值得讚賞。於是「顏色經濟圈」其中一個最大的障礙是來自內部的批判,而最極端的批判是:所有賺錢的活動都是「人血饅頭」。

其實人類的歷史是由人血饅頭開始的,宗教神話與傳統習俗總是建立在犧牲和祭禮上。盤古的身體化成穹蒼大地,全人類活在巨大的血肉饅頭當中;無論是象徵耶穌血肉的紅酒與無酵餅,抑或依靠神子的死來抹消罪孽的教義,基督宗教在概念上吃了兩千年的人血饅頭。

國際化資本經濟裡,所有消費者都是在吃下游生產者的人血饅頭,只有透過剝削和外判,消費文化才成立。用 iPhone 的你吃掉沾滿富士康生產線員工的人血饅頭;香港家庭的夫婦能夠離開孩子出外工作,是因為吃了東南亞家庭傭工的人血饅頭。

在終極意義上,你無法在現代社會不食任何人血饅頭而生活。食人血饅頭並不可恥,可恥的是讓人血白流而不吃,或者只顧吃饅頭而對人血何來不聞不問。因為人正在流血,也因為人要吃飯,血流到飯裡就成了血飯。進食人血饅頭是一個無法避免的事實,應該做的是讓血不要白流,完整地吃下去,繼承人血的營養,延續流血者的生命。

「顏色經濟圈」的重點不是在於「顏色」,而是「經濟圈」,即是循環及可持續性。人血流了就是流了,你不能把血塞回去。嘗試用饅頭沾起來,吃下去,這才對得起流血的人,即使「顏色」是血色也沒有所謂。企業用顏色吸引客流,消費養活有顏色背景的企業;企業將用「人血饅頭」賺回來的錢,再次投入正流血或將流血的人身上,這才是真正的經濟圈。

魯迅選了醫科,最後步上了文學路,沒有涉足商科。如果人血饅頭既成事實,那麼應該思考的,是饅頭應怎樣賣才能夠成為經濟圈,始終革命要的是資金。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