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裝界之疫:達爾文式淘汰正式開始?

A+A-
受疫情影響,快速時尚(Fast Fashion)生意大受打擊。 圖片來源:路透社

孟加拉是世界第二大服裝出口國。該國服裝製造和出口協會數據顯示,自疫情開始以來,該國服飾業損失逾 30 億美元。服裝業佔該國出口的大半,並僱用逾 400 萬勞工。有業者估計,當中逾半勞工已因疫情而被解僱。

由於消費者被迫待在家,新衣服需求急劇下降。儘管一些零售商仍在網上營業,但全球許多大公司的收入來源中斷,租金和工資侵蝕現金流,倉庫也不斷堆積庫存。

管理諮詢公司麥肯錫(McKinsey & Company)估計,全球有高達 3 分之 1 的時尚企業,包括時尚品牌和百貨公司,將無法度過難關。因為這個總值 2.5 萬億美元的產業中,包含著錯綜複雜的供應鏈,令當中的企業和員工無法獲得政府資金的緊急援助。

因此,在本該為 2021 年春季系列下單的時間,零售商卻紛紛試圖解除現有合約:英國時裝零售商 Peacocks 及 Topshop 的持有者 Arcadia 拒絕為 Denim Expert 的訂單付款,而 Denim Expert 的客戶包括持有 Zara 的 Inditex 及加拿大的 YM Inc。

近幾十年來,孟加拉、越南和斯里蘭卡等國,已成為全球許多富裕國家的服裝、飾物和鞋類生產中心。零售商試圖降低勞力成本,於是將曾經集中在中國的服飾業,轉移至南亞和東南亞。

越南紡織與服裝協會代理秘書長 Hoang Ngoc Anh 表示,越南於疫情爆發前,為東南亞成長最快的大型經濟體;但受疫情影響,時裝供應鏈已經開始「消失」。

在成衣供應鏈上,印度傳統棉產地 Akola 的棉農正在準備應對 COVID-19 衝擊。一位農夫表示:「我們的收入已經很低,無法應付更多虧損。」國際棉花諮詢委員會預測,即將到來的 2020-21 作物年,棉均價將降至 15 年新低。

作為棉花和紡織品的主要生產國和出口國,印度棉花供應鏈預計將受到嚴重衝擊。該國紡織部長 Smriti Irani 在 4 月呼籲國際客戶不要取消訂單,但此訴求不受重視:諮詢公司 Rajesh Bheda 同月對 60 家印度製衣廠調查,發現近 4 成訂單被部分或全部中止。

研究時裝業勞工權益及工作環境的作家 Elizabeth L Cline 認為,外判使零售商能與供應鏈中的風險保持距離,「各大品牌控制著供應鏈的一切,工人卻無法提出自己的需求」。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時裝業高級講師 Patsy Perry 表示,將生產線外判,與時裝零售商鼓勵人們購買時裝一樣,皆為其增加收入的行徑。她表示,零售商在與亞洲製造商的關係中一直佔上風,業內普遍要求「折上折」。Perry 說:「我們聽過很多關於合作的討論,但如果供應商無法同意某些條款,零售商總能找到其他合作夥伴。」

麥肯錫時裝諮詢業務主管 Achim Berg 表示,此主導地位在經濟衰退期間只會進一步惡化;更認為零售商和供應商都要準備好一場「達爾文式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