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銷「高度自治」一周年:克什米爾步向赤貧

A+A-
克什米爾在撤銷自治地位一周年前夕再度宵禁,一名男子與兒子坐在鐵絲網路障前。 圖片來源:Waseem Andrabi/Hindustan Times via Getty Images

一年前,香港抗爭運動如火如荼之際,印度宣佈取消克什米爾自治權,承諾「保持地區繁榮穩定」建設「新克什米爾」。一年過後,穩定終究壓倒了繁榮,當地被軍事接管後與世隔絕,長期封城斷網,令商業活動全面停滯,近 90% 小企貸款將淪為不良資產,恐怕要令當地人陷入赤貧困境。

2019 年 8 月 5 日,印度政府取消憲法第 370 條和第 35A 條款賦予查謨與克什米爾邦(Jammu and Kashmir)的特殊自治地位,當地自治憲法隨之失效,中央政府對克什米爾行使全面管治權。莫迪政府還於去年 10 月 31 日將當地降級為聯邦屬地(Union territory),再分割成查謨和克什米爾和拉達克兩大中央直轄區,分而治之。

經營網購平台 Kashmir One Stop 的商人 Rakesh Bhat 接受 Quartz India 訪問時無奈表示:「在文件上,政府領袖承諾為查謨與克什米爾帶來繁榮,但現實中,所有小企老闆正血本無歸。」克什米爾工商總會估計,當地至今經濟損失多達 4,000 億盧比(相當於 414 億港元),喪失多達 80 萬就業機會。

經濟環境之所以一落千丈,全因中央政府以安全理由,自去年 8 月開始對當地實施封鎖,軍人接管了治安工作,對外網絡和通訊長期中斷,各大小學校、公司、商店無一倖免,接連傳出倒閉消息。工商總會秘書長 Farooq Amin 形容,克什米爾經濟原先已經要「依賴呼吸機續命」,如今可謂「壽終正寢」,近 90% 小企貸款勢將淪為不良資產。

從事文化藝術產業的克什米爾企業家 Mujtaba Rizwi,過去透過自身成立的基金會,在自行營運的展覽場地 Kashmir Art Quest 舉辦各類文化藝術活動,其營運的咖啡店 Goodfellas Cafe 又是當地文青交流聚會的勝地。

奈何經濟環境欠佳,上述業務過去幾年已相繼倒閉,隨著中央政府接管當地,Rizwi 亦趕忙結束僅餘的業務,愴惶逃往印度東南部城市清奈(Chennai)。Rizwi 在講述經歷時情緒激動:「儘管我不是心甘情願,但父母同樣催促我趕快離開。我背棄了屬於我的工作、人生和身份認同。」

經濟崩潰是殖民手段?

自 2012 年起,克什米爾經歷過 226 次斷網,令印度成為全球斷網最嚴重國家,其中超過 100 次發生在過去一年的克什米爾,當地累計無法上網近 6 個月。關注網絡自由的法律機構 Software Freedom Law Center 法律總監 Mishi Choudhary 指出,無論是印度還是全球,歷史上都未曾經歷如此大規模的長期斷網。

雖然今年 1 月恢復了 2G 網絡,3 月又重啟寬頻服務,但網絡不穩,令多家企業無法完成收款,造成龐大經濟損失,初創企業幾近被扼殺於萌芽狀態。Kashmir One Stop 專售當地特產,如香料、織物和乾果,如今同樣面臨供應鏈斷裂的問題,加上不定期宵禁封城,令業務百上加斤。

在宵禁期間,有軍警在街上截查市民的通行證件。 圖片來源:路透社

在中央政府的支持者眼中,克什米爾過去的特殊自治地位,反令當地故步自封,是通往自由市場的障礙。印度總理莫迪因此在去年揚言,中央接管克什米爾後,將為當地注入資金和活力,又聲稱多名頂尖企業家對投資克什米爾有興趣,對建設「新克什米爾」(naya Kashmir)充滿信心。

一年過去,印度工業聯合會(CII)曾經承諾在區內舉行投資者峰會,至今未有任何動靜;有業務分析師更證實,區內未見新商業活動,反而有顯著不過的經濟衰退。

克什米爾企業非但未能大展鴻圖,還要面臨無力償還貸款的危機。反對黨「查謨與克什米爾人民運動」(JKPM)成員 Shehla Rashid 分析指,在過去自治憲法的保障下,即使本地借貸人違約,銀行也不能充公其名下資產,但過去屬於邦政府的查謨與克什米爾銀行(J&K Bank)收歸中央管理和經過重組後,沒收本地資產將會變得順理成章。

Rashid 因此大膽推斷,經濟崩潰令本地商人大規模欠債,可能是中央政府的殖民計劃一部分,以配合當局頒佈的新戶籍法,容許外邦人收購土地。「我認為這一切不是偶然,而是取消憲法第 370 條後刻意造成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