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熱力成為供暖新能源?

A+A-
在斯德哥爾摩收集人體熱能作供暖之用。

人體熱力可以在寒冬中為他人供暖?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專文報道,一些人流較多的地點,正收集人體體溫作為乾淨能源,為建築物內部供暖,期望逐步減少燃燒化石燃料。

位於巴黎市中心街道 Rue Beaubourg 轉角的一座建築物,外表平平無奇,但其實自 2015 年開始,已使用附近地鐵站及乘客所產生的熱力供暖。社會房屋建築公司 Paris Habitat 氣候及能源策略師 Genevieve Littot 負責設計該抽熱系統,她解釋,這些熱力主要由列車及車站內四處移動的人所產生。而地鐵隧道內的空氣溫度,比室外高攝氏 10 度。

Littot 說:「建築物的地下室設有樓梯連接地鐵隧道,裝置會透過已有通道把溫暖空氣從抽出,然後經過換熱器產生熱水,再用於室內供暖。」這些「廢棄熱」(waste heat)為 Beaubourg 大樓內 20 個公寓單位及樓下商業場所,供應達 35% 所需熱力。Littot 補充,這用於區域供熱系統,更有助於減少碳排放。

建築與施工,佔世界最終能源消耗量(Final energy consumption)3 分之 1 以上,及產出接近 40% 與能源有關的碳排放量。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數據,只有 10 分之 1 的能源來自可再生能源。減低供暖排放的潛力尤其巨大,特別當全球總能源消耗有一半是為房屋和其他建築物供暖時,利用人體熱能便可減少部分消耗。

熙來攘往的鐵路站,近年就成為人體熱力實驗的熱門場所。瑞典斯德哥爾摩中央車站也因收集人體熱力而著名,在疫症爆發前,車站客流量每日約 25 萬人次。當中產生出的熱能,可為保險公司 Folksam 持有的 17 層建築物 Kungsbrohuset 減少 10% 能源消耗。

公司技術總監 Roger Björk 說:「我們引入海水,以冷卻 Kungsbrohuset 及斯德哥爾摩中央車站的通風系統。當水回流時,會變得頗熱(被人體熱力加熱)。然後,我們循環利用這些熱水,在區域供熱系統中產生熱力。」

鐵路站之外,位於美國明尼蘇達州的購物中心 Mall of America 亦引入相關技術。購物中心透過平均每日 109,000 人次的體溫,以及超過 8 英畝天窗和數千燈飾產生的熱力,收集足夠熱能,令商場在整個冬季都能保持舒適溫度。傳訊副總裁 Dan Jasper 說:「當員工早上 6 點至 8 點進入大樓時,商場已經變暖,溫度非常宜人。」

雖然體熱算得上是創新且可持續的能源,但仍有局限。Littot 表示,要透過鐵路站等基礎設施以作供暖,最大挑戰是尋找合適空間。她說:「這類計劃特別適合地鐵延伸路線附近的新建項目,它們從一開始已計劃要整合鐵路改善方案。」但這種計劃很罕見,她的公司在法國仍未找到另一機會。

再加上,人體熱量難以成為建築物的唯一供暖源。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建築技術與工程學教授 Leon Glicksman 說:「我不認為人體熱力將成為(建築物中)主要的供熱源,它必須與電器、煮食、雪櫃及其他東西發出的熱能相結合。」

即使存在局限,瑞典隆德大學建築服務部 Ulla Janson 仍表示,此類能源的未來充滿希望。「人體體溫可能無法滿足空間供暖的全部能源需求,但這已是不錯的貢獻,常用於換熱器中,為空氣預熱,或在熱泵中重複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