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尾救車】荷蘭鹿特丹:古怪雕塑城市

A+A-
承托出軌車廂的雕塑,恰好名為「被鯨尾所救」(Saved by a Whale’s Tale)。 圖片來源:Niels Wenstedt/BSR Agency/Getty Images

荷蘭港口城市鹿特丹(Rotterdam)郊區,日前發生列車出軌意外,幸而一座高十米的鯨魚尾巴雕塑「托住」出軌車廂,拯救了駕駛員一命;這座建於 2002 年的雕塑,恰好名為「被鯨尾所救」(Saved by a Whale’s Tale)。歐洲各地有許多以歷史人物為題材的雕塑,不過鹿特丹就比較奇特,除了「被鯨尾所救」,這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重建的城市,藏著不少造型奇異的雕塑與裝置藝術。

大戰幾乎徹底摧毀鹿特丹,當地戰後迅速重建,出現大量一式一樣的鞋盒式水泥建築。然而,藝術家們無法接受城市面貌變得單調、缺乏個性,於是在當地創作了一堆有趣、格調另類的雕塑及裝置藝術,希望藉此為這座城市加添生氣。

Sylvette

Lydia Sylvette David 是西班牙名畫家畢加索畫作的模特兒。在鹿特丹,便有一座以 Sylvette 命名的雕塑。設計作品的畢加索,以其立體主義風格,將各部位分解,呈現不同特徵,再按相異的同角度將之重新組合。負責在 1968 年製作雕塑的,則是畢加索好友、挪威畫家兼雕塑家 Carl Nesjar。Nesjar 在混入黑色鵝卵石的混凝土雕塑頂部噴砂,突出人物的面部細節。

Wilhelmina

Sylvette 同年在鹿特丹面世的,還有紀念前荷蘭女王威廉明娜的雕塑。君主雕像往往予人莊嚴端正的感覺,但 Wilhelmina 卻刻意不雕琢女王的面目。荷蘭畫家及雕塑家 Charlotte van Pallandt,希望作品能向人們展示出威廉明娜女王的樸素形象,故取用青石為製作材料;不少評價亦認同,認為青石與女王的個性契合。即使雕像身穿闊長外套、圍巾及帽子,幾乎遮去本已沒有細節的臉部,已去世的女王朱麗安娜(Juliana)當時仍感到作品與自己的母親十分相似。

Red BMW

圖片來源:Michel Curi / Flickr

1979 年成立的藝術家團體 Kunst & Vaarwerk,為鹿特丹設計出不少普普藝術(Pop Art)作品。Kunst & Vaarwerk 在市內最著名的作品,要數 Red BMW。這個 1987 年展出的紅色寶馬汽車,衝出了停車場邊緣,看似快要飛脫而出,一半車身懸空,另一半仍在建築物邊緣危立。團體成員 Cor Kraat 曾解釋 Red BMW 的創作理念:「這座灰色的城市,需要色彩轟炸。」

Biopik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1992 年出現的 Biopik,由荷蘭雕塑家 Joep van Lieshout 創作。這個黃色陰莖雕塑,在市內的博伊曼斯 · 范伯寧恩美術館 (Museum Boijmans Van Beuningen)花園中展出。根據館方介紹,van Lieshout 旨在從作品中,盡可能收窄藝術與日常生活之間的鴻溝。Biopik 便把人的生理渴望擴大,成為實現慾望的「工具」。

Cascade

2010 年,Joep van Lieshout 為鹿特丹創作了另一件作品 —— 以油桶及人形交織的雕塑 Cascade。高 8.5 米的 Cascade 豎立於 Churchillplein 廣場,該區域是鹿特丹的商業及金融中心。作品裡的人形,同時仿似緩慢洩漏的石油,象徵地球資源枯竭,及消費主義社會的崩潰。作品呈現現代社會陰暗一面,卻同時反映真實生活。

Paul McCarthy’s Santa Claus

鹿特丹有一座別開生面的聖誕老人雕像。2001 年,鹿特丹市政府委託美國雕塑家 Paul McCarthy 創作公共藝術作品,市政府原本打算將之放置於市中心廣場。然而,巨大而深色、手上拿著松樹的雕像,引起極大爭議。反對這座雕像的居民認為,聖誕老人手上的松樹塑形性意味過於濃厚,雕像因此更有「肛塞地精」(Butt Plug Gnome)的戲稱。繼市中心廣場後,人們亦拒絕在市內主要購物街展出這位「地精」。它曾在一個博物館公園落腳,直至 2008 年,「地精」終於永久鎮守在市內的 Eendrachtsplein 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