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摘】疫症下,英國的日子如何?—— 專訪「如夢書」作者嚴亢泰

A+A-
嚴亢泰與剛因武肺離世的傅聰(左)的合照。
文:Apricot

嚴亢泰,望族之後,父親原為蘇綸紗廠廠長,他生於上海,成長於動蕩的近代中國,經歷過共產黨攻佔北京城、反右、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家中曾被紅衛兵「抄家」,最後有驚無險地成功從大陸移居香港,後來移居英國,在英國廣播電台(BBC)中文科工作。

在英國放寬香港的 BNO 限制,讓持有人可以方便移居英國後,相信大家都會留意多了華人在英的生活狀況。嚴亢泰的漂流經歷,令我們都不免又想到自身,作為一個很早就隻身移居到英國,又在香港生活過一段時間的華人,亢泰或許可以給大家一些建議。

再選一次還是會移居英國

嚴亢泰居於倫敦的紅獅廣場附近。

大學畢業以後,亢泰進了北京廣播電台工作,但因批鬥事件不斷,自己亦身受其害,很快他便想盡辦法請身在香港的父親接自己和母親來港生活。現在回想當初離開中國的原因,與嚮往自由有很大的關係:「57 年前,還不太難過,但 57 年後日子就很難過,價值觀和邏輯跟社會環境完全不符合,很不自然,難過像得了重病一樣,喘不過氣來,所以我只能離開。」在香港生活一段日子後,輾轉他又得到去英國或美國生活的機會,當時的亢泰較嚮往英國的生活,所以毅然放棄到美國當研究助理的機會,選擇了英國。

亢泰解釋,選擇英國是因為喜歡歐洲的文化,加上一向對中國文化不是那麼有興趣,要是重新選擇一次,還是會移民英國。他亦以此奉勸考慮移居英國的港人:「我希望他們能夠意識到,香港雖然曾經作為英國的殖民地,但基本上還是以中國文化為主的城市,英國本土與英國管治的香港不同,歐洲文化與中國文化的差異也大,習慣中國文化的人,未必就能適應歐洲的文化環境。」

亢泰除了喜歡英國的文化以外,也很感激當時英國的福利政策,能夠惠及他和母親。他的母親在中國改革開放以後,才能到英國與他團聚,到英國時年紀也大了,而當時英國的醫療制度,讓他母親可以得到不錯的照顧:「母親雖然晚來英國,但得到的照顧反而更多,因為她是一個老人,一切醫療費用都是免費的,還有人照顧她。雖然我只是一個普通的移民,但我覺得自己的待遇跟土生土長的英國人沒甚麼差別。」對於給予他大半輩子自由、公民權利和福利的國家,亢泰心懷感激。

言論自由與退休自由

BBC 位於倫敦的總部。

在中文廣播電台工作佔了亢泰人生中最長的時光,而 BBC 則是這段路程中最長的一站。

在亢泰的眼中,BBC 是一個講真話不說謊、以中立為大原則的傳媒機構,不會迎合政治正確或政府管治方向的需要而調整報道方向,在 BBC 的日子,亢泰享受了眼下香港難得的言論自由空間。1997 年,亢泰選擇從 BBC 提早退休。BBC 提早退休的限界是 55 歲,時值 97 年,BBC 宣佈如果在那年提前退休,養老金會照樣發放,於是亢泰和幾個老同事就一同申請。可以說,在 BBC 工作的日子,他幾乎完全掌握自己生活的節奏。

在 BBC 工作的最後一個階段,亢泰順利開展了一個只有 15 分鐘,但完全滿足到個人趣味的節目。第一個節目是以一男一女對話的形式,向聽眾深入淺出地介紹一些哲學問題;這個節目完結後,他又策劃了另一個短篇故事節目,把一些從剪報看到的新聞改編成短篇故事,向聽眾反映現代中國的狀況。

有一些人因為沒有自己的興趣,不知道退休後可以怎樣擁有自己的人生,所以退休後會失去人生意義,精神消沉,甚至影響到健康,亢泰的其中一位上司就是這種情況,他在退休後開始酗酒,加上太太去世的打擊,他不久後也去世了。但發生在上司身上的事並沒有打擊亢泰提早退休的決心。

退休後幹甚麼?

嚴亢泰與愛犬達爾文。

退休後第一件他想到的事是旅行,在北京電台工作的時候,他曾接觸過一個冰島盲人代表團,令他對冰島的好奇心大增,希望到那裡看看冰島人的生活是怎樣的。完成冰島的旅程後,他也去了幾個東歐國家,從前對匈牙利和捷克的印象,都是他在毛澤東的文章,或政府宣傳下讀到的模樣,那些刻板印象一直到親身遊歷後才能真正解除。

提早退休以後,亢泰多了時間可以照顧年老的母親,另外還有一件事為他的退休生活添上不少色彩:他在前 BBC 同事的幫忙下,物色到一隻初生比格犬,作為開始新生活的同伴。亢泰為他取名「達爾文」,這個名字也是 BBC 前同事的建議,因為達爾文當初到南美洲乘坐的船也叫「比格」,正好和這種犬同名。

養了小狗後,退休的生活多了出去走動的藉口,他常帶達爾文到家附近的綠地散步,亦因此認識到一些新的朋友。但到了約十多年前,他的母親身體愈見虛弱,需要更加集中的照料,眼見自己的年紀又愈來愈大,加上老狗本身又有癲癇症,他無法同時照料母親和達爾文,所以在達爾文 10 歲的時候,亢泰找到了一位老太太願意收留牠,就這樣和生活了 10 年的小狗分別了。

武漢肺炎底下的英國獨居長者

2020 年,全球都受到武漢肺炎的侵襲,英國也是其中一個受害嚴重的國家,年中更實施過封城等措施。早年在英國與亢泰相依為命的母親早已去世,身邊也沒有親人,遇上武漢肺炎的肆虐,一個年過 70 的老人,會感到害怕嗎?亢泰回答得從容:「COVID 19 對我的影響不大,我也不常出門,只是偶爾到超市買點必需品,所以即使封了城,也不覺得特別拘束。」亢泰覺得「害怕」沒有作用,假如預防措施都做足了,但仍舊得了病,也沒辦法怕了:「怕沒用,愈怕愈糟。」肺炎雖令城市停頓下來,但深居簡出的老人,仍像往日般過日子。

在異國孤零零地生活在封城的國度,每天有甚麼可以做呢?對亢泰來說,封城與否分別不是那麼大,每天的家務已佔去他很多時間:「我每日忙得沒有餘暇看看書或者談談情」。

少年時學過俄文,青年時喜愛讀外國文學,大學時期讀英語系,亦因父親居港的關係,可以找到英文版的名著來讀。因此,他少年時已讀遍王爾德的童話、毛姆短篇小說,終其一生,文學也是他的興趣所在。亢泰最近也在看海明威的短篇小說和妥斯托也夫斯基的「卡拉馬佐夫兄弟」。海明威是亢泰喜歡的作家,他覺得「海明威的文字很簡單,句子很短,但他的小說手法很高明,營造出來的氣氛很有意思,觀察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很特別,很好玩」。而妥斯托也夫斯基的小說,內容和密度則太過豐富,所以他每天只能看幾頁,但也定下了目標一定要把它看完。

疫情底下,只要如往常一樣做些家務、看點書,或者練練鋼琴,每日依然充實自足。但亢泰也沒有中斷社交,仍然偶爾與朋友相敘,甚至邀請朋友到他的家:「有些朋友來探望我,但不能進入我的屋子,我們會在家門前的花園說說話,喝杯咖啡,那就很好了。」在英國寬敞的居住環境底下,仍能維持這樣親近卻能保持距離的聚會時刻,聽來已相當難得。

嚴亢泰與英國作家 John Fowless(左)和 Doris Lessing(右)合影。

雜誌推介

沒有公司上班,有「Work from home」;沒有旅行,有「Staycation」。疫症下種種非日常已逐漸成為我們的日常,人們似乎總能慢慢適應和改變。然而,不是所有事情都有「Plan B」,例如照顧者面對的困境,沒有最壞,只有更壞。本期專訪了「照顧照顧者平台」成員,了解陰影下的照顧者在疫情前後面對的問題,以及全港首個大型照顧者活動「照顧者月」。

隨著香港政局變動,有人考慮移民外地,英國正是熱門國家之一。本期亦請來「如夢書」作者嚴亢泰分享移民英國的抉擇和疫情下的生活,有意移民英國的讀者不妨向他取取經。

「香港文摘」第五期
  • 出版:CUP 出版
  • 售價:40 港元
  • ISSN:2523-1049
  • 銷售點:香港誠品書店、香港城邦書店、序言書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