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yashi:如何安全地自爆

A+A-
Whatsapp 更新私隱條款後,大量用戶轉用 Signal。 圖片來源:路透社

Whatsapp 私隱條款更新,容許 Facebook 存取資料作商業用途,嚇得半個世界的用戶退黨保平安。要轉到哪裡去?地球首富叫人 Signal 見;用慣 Telegram 的人說早就轉場了;也有人問為何不用日韓台流行的 Line;當然還有搞不清楚狀況的人,說可以用 Facebook Messenger。

現代人對私隱的態度很飄忽,一時毫不介意,一時則極度注重。對 Whatsapp 要分享資訊到 Facebook 上非常在意,但平常又很放心在 Facebook 分享私隱。當然私隱是有程度之分的,就算是社交媒體,也可以設定成只有特定的人看到。但大家都不是第一天接觸互聯網,也不是第一天用社交媒體,早就明白一個道理:所有曾公開到網絡上的東西,都可以假設所有人會看見,哪怕你只對一人傳達過。如果單對單就等於絕對安全,平常就不會有那麼多截屏流出。

在社交媒體上的私密性是矛盾的存在 —— 我們既想讓人注視,但又想處於安全的距離,不讓其他人太接近自己。你可以來跟我互動,但又不期待你深入了解我,於是預設的互動就是按個讚或心心,按完就滑到下一個動態。在 70 年代,Erving Goffman 用「禮貌性疏忽」(Civil inattention)描述高密度城市社會的人際關係,現代人以冷漠為策略,來維持公共與私密的境界。當代社交媒體則是處於玩火邊緣的「禮貌性疏忽」,不斷在挑戰「私密可承受的公開度」以及「公共能處理的私密性」,挑戰成功的人會繼續探索,直到踩中網絡森林的陷阱為止。

「禮貌性疏忽」是個人與個人之間的探戈,不小心踩中對方就欠身道歉,講求的是自律與尊重。然而這個遊戲無法在個人與系統環境之間進行,因為你無法「試探」系統,但系統可以在你毫不知情下進入深處。說「毫不知情」或者有點不太準確,事實上它有問過你的,但有多少人在按下「同意」前會看畢整篇聲明?再者,在寡頭壟斷的社交媒體上,個人的選擇是局限的 —— 你用,還是不用?

將秘密收藏在自己心裡最安全,而私隱最安全的處理方法就是不公開出來。筆者當然明白,今天的大眾如果不在社交媒體上分享過自己,等於沒有活過。社交媒體的語法是尋求如何安全地自爆,但如果你想找一個絕對安全的地方盡情自爆,那可能是你家中的馬桶。沒有任何一個網絡平台是絕對安全的,大家要去學懂甚麼是匿名,學懂有甚麼可以公開出來,學懂不把過量的個人資訊主動送到社交媒體公司手上。簡單來說,大家是要學懂在網上保護自己,而非尋找那個絕對安全的網絡伊甸園。

話說筆者其中一個研究領域是「媒體」,但社交媒體的個人頁面基本上是空白的。做白粉生意的不吸白粉,這是常識吧。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