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立:菜根譚 —— 所謂人生智慧就是自我安慰

A+A-
「菜根譚」內頁(局部)。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菜根譚」是一本怎樣的書呢?用現代的說法,就是心靈雞湯、內容農場。裡面有一大堆人生道理,例如「居安思危處亂思治」,一個人在安穩時就會想變化,在動盪中就會想和平、「苦中有樂樂中有苦」、「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等。作者在古老的人生智慧上添加一些自己的想法,並混合成一本書。

年輕人看到不會很有感覺,中年或老年人則通常能夠聯想到自己的遭遇或見過的事情,會自然地點頭稱是。「菜根譚」條目眾多,總會說中你一兩件心事,比方說「智械機巧,不知者為高,知而不用者為尤高」,當你有一件事沒做,看到這句時,就會由遺憾「我錯失機會、沒有這樣做好嗎?」變成「我知道但沒做,是為高等」。在看書時,這種心理很容易浮現,然後就覺得被治癒了。

為何人們會覺得「菜根譚」有道理呢?因為它最喜歡講道德的矛盾,裡面就有幾種做好事得惡報的說法。它說天道忌盈,亦即讓事情有圓滿結果的想法是逆天的;又或者施恩莫望報,索性不要管有沒有好報了。反正去到最後,如果你參透了其中的智慧,就會覺得無理的事情總有其道理,你終要接受人類社會就是如此。

所以,一些人會留意到書本帶有消極、對人性悲觀的說法,而作者是一位曾經想要投身黑暗官場的書生,能夠得出這些結論,想想也知道是甚麼原因。在中華文明的世界,特別是官場,明明最喜歡講道德講教養,現實卻是黑白顛倒、善得惡報、指鹿為馬。一個最終得不到甚麼的人,寫出來的人生智慧還是提倡不爭官名利祿,但求對得住自己的良心,這樣已經很好了。你想想,官場的勝利者大概不會寫甚麼「菜根譚」。

這些就是人生智慧的本質,它其實無分對錯,也沒有辦法讓你去驗證,只因人類世界太複雜,很多事情都無理,善惡黑白混沌,也沒有很明顯的原則。

以同一個做法去做同一件事情,結果可以完全不同。行善有時有善報,有時有惡報,我們總是無法找到其中的脈絡,所以每條條目總是有些不對勁,又好像很有道理。無他,它們都不外乎是人們對事情的感想,而各人的人生有限、際遇不同,這些感想也不過是瞎子摸象,只是人類其中一個面向而已。

所以,人生智慧並不會為你帶來一個好的人生,也不見得能令你變得更成熟。它只是在你順利的時候,提醒你居安思危;在不順的時候作出安慰,讓你好過一點而已。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鄭立,Cheng Lap,香港人。從不被寄望的職校生到取得香港中文大學比較史學碩士,曾任教職,後轉行創辦公司並開發電腦遊戲「民國無雙」。長於議題思辨、邏輯推演,評析經濟與政治局勢。現於香港「明報」,台灣 udn 「鳴人堂」專欄,以及 PTT 論壇發表文章。著有「有沒有 XXX 的八卦」及「希特拉救港攻略」。Facebook Page:Cheng L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