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yan Fung:核廢水背後的政治角力,揭示 ESG 政治功能

A+A-
日本政府擬把核廢水處理及稀釋後排放入海,惹來以中國為首的國家狠狠批評。 圖片來源:路透社

大國之間的政治博弈,已悄悄由貿易、科技、軍事等議題,演化成環保之爭。福島核電站災難 10 年後,日本政府擬把核廢水處理及稀釋後排放入海,隨即惹來以中國為首的國家狠狠批評,趁機搞綠色外交。

營運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東京電力公司日前指出,儲存廢水的水缸將於 2022 年灌滿,預定將在兩年後就需開始排放核廢水。雖然東電強調會把核廢水加工及稀釋,使其核輻射水平低於飲用水,但仍遭到不同國家與環團口誅筆伐。

當中最積極發聲的,肯定是中國,不論是官方的外交部央視、新華社等,抑或民間的「大 V」陣線,也彷似一台輿論機器,不斷公審日本的做法,在央視新聞的微信影音號嚷著:「至少應該做的是,請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專家,包括國際組織的專家,一起來檢測這些核廢水,看是不是所謂的達標、安全,至少不能是日本一方說了算。」立場之堅定,與當年世衛多次要求在武漢調查疫情源頭相比,絕對相映成趣。

公道地分析,日本一直破壞海洋生態。單是以捕魚業維生的太地町,便一直在捕殺鯨魚及海豚,後來更被 Netflix 紀錄片「海洋陰謀」(Seaspiracy)揭發,幕後人士只是用海豚作替死鬼,用來掩蓋自己的劣行,真正令漁獲減少的原因是過度捕獲,而元兇是日本最大企業之一的三菱公司。

在今次核廢水事件中,日本政府雖強調除非符合國際監管標準,否則絕不會將核廢水排入大海,而按照聯合國原子輻射影響問題科學委員會(UNSCEAR)的研究數據,人類透過蒸發釋放或稀釋入海做法而攝取的幅射量,只佔暴露於自然環境中少於千分之一的攝取量;另外日本對於食品輻射安全管理標準,亦較美國和歐盟更嚴格,不斷聲稱從日本出口的食品安全性不會受到影響。

難得核廢水議題成為缺口,議題自然被中方上綱上線,透過綠色政治去施壓,表面上把目標放在生態及環境,實質卻在背後談政治。

需知道現時台海局勢緊張,日本一向避免就此衝突的可能性發表意見,上月底卻找日本共同社放風,引述政府消息人士指,日本防衛大臣與美國國防部長在 3 月 16 日面對面會談時同意,一旦台灣與中國大陸發生軍事衝突,日美將密切合作。如此劍拔弩張,以中國為首的國家又怎會放過日本?

這種利用環保議題去成為政治角力工具的現象,在 ESG 大勢席捲全球資本市場下,未來只會有增無減,畢竟政府是個妥協的藝術。難道大家認為,一個在環境(E)、社會(S)和管治(G)全方位備受爭議的國家,會真的關心海洋生態、農產品和漁業產品等議題嗎?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佬。從事過公共政策、科網、金融、媒體相關工作,近年轉型專注於 ESG 領域,成為全球首批特許 ESG 分析員,不時也文也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