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脆弱亦最血腥的專制政體:軍政府

A+A-
巴拉圭 1954 年至 89 年的軍事獨裁者斯特羅斯納(Alfredo Stroessner,左),以及阿根廷 1971 年至 73 年的軍事獨裁者拉努塞(Alejandro Agustín Lanusse,右)。 圖片來源:FPG/Hulton Archive/Getty Images

絕大部分市民至少粗略理解民主和專制政體的分別,前者有三權分立,人民權利受到保障,統治者得到民意授權;而專制政府普遍缺乏制衡機制,權力較容易定於一尊。其實無論民主,抑或是專制政體都可以再細分很多種類,而這次介紹的是軍政府(military rule)。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殿堂級的政治學家芭芭拉.蓋德斯(Barbara Geddes)認為,軍政府是芸芸專制政體中最脆弱、最血腥的一種。

蓋德斯指出,軍政府最基本的定義,是由軍隊或者治安部隊,而非文人政客掌握政權。比起政治談判,他們通常會更著重階級和服從。在冷戰時期,軍政府一度在全球各地盛行,最經典的例子有拉丁美州的右翼集團、西班牙的佛朗哥政權,以及南韓的朴正熙和全斗煥時期。到冷戰末期,拉丁美和東亞的軍政府失去西方陣營支持,相繼瓦解並走向民主化。不過,蓋德斯也補充,在 21 世紀首個十年,全球依然有 19% 國家由軍政府統治,包括泰國緬甸

雖然軍政府的領導人均有軍事背景,可是這些政權其實出奇地脆弱。很多人會假設對外方面,軍政府會善於應付反對聲音,例如有更大的能力威嚇公民社會,並更敢於以武力鎮壓示威;對內方面,管治精英會講紀律和團結。可是,不少實證研究指出,軍政府國祚通常都比其他類型的政體短。根據蓋德斯在 2011 年的研究,若果一個專制政體擁有健全的文人政黨,其壽命會比軍政府長足足三倍。

有研究指出,軍隊內部團結的程度其實被高估,軍政府發生政變的頻率比其他專制政體高,而且政變通常是由其他軍人策動,泰國過去 100 年就爆發 13 次成功和 9 次失敗的政變。面對公民社會的挑戰,軍政府又更容易讓步,一來他們背後通常沒有意識形態、種族和階級包袱,當領袖們意識到民意威力和國際反響太大,政權實在難以維持的話,他們大可透過談判,確保自己可以全身而退,甚至繼續掌握軍權,譬如後阿拉伯之春的埃及

除此之外,有研究亦顯示,軍政府更容易捲入戰爭。已故哈佛大學政治學家 Eric Nordlinger認為,軍政府領袖年輕時接受的軍事訓練,影響了他們的世界觀,令他們更難協調不同社群的利益,當國家面臨分裂,可能會本能地訴諸武力。Nordlinger 所舉例子有東巴基斯坦的血腥戰爭,最終導致孟加拉獨立。烏普薩拉大學助理教授 Hanne Fjelde研究統計了 1973 到 2004 年全球的專制政權,結論與 Nordlinger 類似,她認為是因為軍政府普遍缺乏避免局勢升溫的政治技巧。

軍政府對周邊國家或會構成更大威脅。愛荷華大學的 Brian Lai 和密芝根大學的 Dan Slater 發表論文,分析了 1950 到 1992 年間的專制政權,發現軍政府比起一黨專政的國家更常對外發動戰爭。他們估計軍政府難以處理政府內部的派系主義和社會民怨,更依賴戰事來爭取民眾支持,傾向轉移國內矛盾到外地。威斯康辛大學 Jessica Weeks 進一步細分,指既有軍事背景、同時缺乏派系制衡的獨裁者,比起文人出身的獨裁者和集體管治的軍政府又更加危險,主要是因為他們沒有問責的壓力,其軍事化世界觀又令他們更加傾向以暴力解決問題。